徐輝祖一事到此為止。
朱高希也不準備插手太多,畢竟牽涉到了宮闈之事。
他看向李景隆,有些不太理解。
「九江兄,你今日又來幹什麼?」
這個傢伙,總給人一種不靠譜的感覺。
所以哪怕是朱高希在面對他時,都難免有些心慌。
「賢弟,出大事了啊!」
李景隆臉色一變,再次環顧四周,確認沒人偷聽後,立刻低聲道:「昨日那永春侯王寧邀請我前去他的府邸商議大事!」
「我按照你的謀劃,欣然前去赴宴,結果你猜我在他府邸裡面看見了誰?」
「趕緊說清楚!」朱高希不耐煩地催促道,「看到了誰值得你如此小題大做?」
激將法之下,李景隆也不吊人胃口了,而是一臉不安地開了口。
「淇國公丘福啊!」
「我竟是不知,他也暗中支持二皇子!」
淇國公,丘福!
靖難之役中燕軍第一前鋒!
白溝河之戰、滄州之戰、靈璧之戰,丘福一直擔任燕軍的先鋒大將!
也正是因為如此,丘福身經百戰,屢次擔任前鋒,在狗皇帝欽定的靖難功臣中名列第一,每逢奉命議政也都列於首位,與李景隆現在的位置一樣。
不過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李景隆不過是永樂帝放在朝堂之上的吉祥物,而丘福卻是不折不扣的武將第一人!
丘福公然表態支持二皇子朱高煦,其餘靖難將領也不會坐視,也難怪永樂帝會一直猶豫不決了。
「我還以為是什麼呢?丘福支持朱高煦,這很正常啊!」
朱高希沒好氣地瞪了李景隆一眼。
「當初靖難的時候,朱高煦一直領兵衝殺征戰沙場,跟丘福、李遠這些將領結下了深厚情意,不但是袍澤戰友,而且有著過命交情,他們支持朱高煦奪嫡上位,自然也是看在利益上罷了。」
這永樂初年的奪嫡之爭,形勢最為明朗。
武將們和朱高煦一起出生入死打了四年的靖難之役,有著深厚的戰友情,自然是支持朱高煦當太子。
文官們堅守嫡長子繼承制,且喜歡朱高熾的仁厚,堅定地站在朱高熾這一邊。
朱高熾背後是文官集團,而朱高煦背後則是武將勛貴。
這兩位皇子可都不是什麼善茬,一個大智若愚,一個鷹視狼顧,都等著入京克繼大統呢!
值得一提的是,靖難之戰結束後,燕王朱棣風光無限,在南京城登上皇位。
可是他那堅守住了北平大後方讓朱棣在前線戰鬥無憂的長子朱高熾,在靖難當中立下赫赫戰功還至少三次救了朱棣的次子朱高煦,卻沒能和他們的父親共享榮光,該立太子的立太子,該封王的封王。
朱棣僅僅只是將徐皇后和三兒子朱高燧接入南京,而朱高熾則被留在了北平,朱高煦則是領兵出鎮開平!
從建文四年至今,歷史上更是一直拖到了永樂二年,朱棣才捏著鼻子讓這兩兄弟進京,冊封嫡長子朱高熾為太子,其餘二子封王!
你說朱棣在等什麼呢?
呵呵,他其實是在給朱高煦機會啊!
朱高希臉色詭譎,笑道:「咱們這位皇帝陛下,那可是真的好手段。」
「朱高熾不但是他的嫡長子,而且還是太祖高皇帝親立的燕王世子,也就是太祖皇帝指定的燕王繼承人,因此從禮法角度來說,不管怎麼樣,朱高熾都是合乎禮法的第一順位繼承人!」
這一點,李景隆自然明白。
嫡長子繼承制,這是中原王朝傳承兩千年的繼承法,也是太祖朱元璋寫進皇明祖訓的規定。
看似皇帝陛下想要冊立哪個兒子為太子,這是皇室天家自己的家事,可事實並非如此!
因為太子乃是國之儲君,乃是立國之本,乃是國之基礎,乃是大明王朝下一任皇帝!
那些個朝臣官員,誰不想提前交好太子,從而做個潛邸之臣呢?
還有些個朝臣官員,誰又不想自己支持的皇子入主東宮,繼而做個從龍之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