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九與虞世南,薛萬述商議完國家大事後,披衣而起。
從早上的傳旨朝會,至李重九與方才薛萬述制定對李唐攻略的大計,不知不覺已是快到了中午。
李重九從大殿走出,看見日頭正好照在洛陽宮的琉璃瓦上,遙遙望去一片金碧輝煌。宮殿四面都有甲士守衛,李重九帶著侍衛,前呼後擁向宮門走去,但見在大殿上旁的廊廡旁,剛剛領受封賞的官員們,正坐在廊廡上席地用飯。
這也是一直傳下來的規矩,原來大臣每次早朝之後,已是三四個時辰,都已是飢腸轆轆了。朝廷為了體恤官員,故而特意在早朝結束後,在廊廡上賜食,這頓飯就叫「廊下食」,算是朝廷官員的工作餐。
李重九見了當下走向廊廡,廊廡上的大趙官員見李重九親自走來,都是放下碗筷連忙起身參見。
李重九點點頭道:「眾位臣工辛苦半日了,不必多禮,繼續用食吧!」
眾位官員得旨後,當下又重新坐下,李重九想起後世高官一些親民的作風,當下也對一旁的官員道:「朕也在此用午膳吧!」
內侍官聽了當下道:「諾,就在這給陛下傳膳。」
「不必了,與諸位愛卿吃一樣的就好了。」
李重九下令後,內侍們都是不敢有違,當下造著辦。李重九指了指薛萬述和虞世南,讓他們二人也一併陪同用膳。
不久內侍官在廊廡上擺上几子,用褥子鋪地,李重九坐上後,內侍給李重九端上了一碗,加了羊肉的黃米粥,按照當時的規矩這叫做黍臛。黍臛上熱氣騰騰,香味撲鼻,對於當時的平民百姓而言,能夠吃上一碗這樣的肉粥,可是十分奢侈的。
這也是趙國對官員的福利,李重九當下點點頭,當下拿起木勺,舀著黃米粥吃了一口,頓覺得暖腹。附近官員見李重九動手,也跟著吃起粥來。
李重九對左手旁一名官員道:「若朕沒有猜錯,你就是博陵崔仁師吧!」
這名官員十分年輕,聽李重九一聲叫出了他的名字,當下側身拜道:「陛下慧眼,正是微臣。」
李重九笑著道:「不必如此,坐起來說話。」
李重九這次給與崔仁師高官厚祿,並非是是他這樣的士族高門子弟多有才具,而是這樣人身後代表的潛在力量。
天下士族五姓七望,當時博陵崔氏隱隱居首。博陵崔氏淵源傳承,之前就是有名的士族,到了南北朝時,更是顯赫北魏吏部尚書、白馬公崔宏,司徒崔浩都是顯赫人物。
連李唐也是重用,李淵當初是以崔民干博陵崔氏的號召令,配合山東道安撫大使李神通,招降山東士族。
而今博陵崔氏的崔仙師來投,據李重九所知是博陵崔氏內部有人,看到清河崔氏的崔君素仕趙後,得到李重九重用,故而與之齊名的博陵崔氏這才按捺不住了,不再清高了,向李重九主動拋出橄欖枝。
這位崔仁師年紀輕輕,自是博陵崔氏的傑出俊傑,李重九打量過去,對方儀表堂堂,特別那額下的美髯,在隋唐時男子有美須是很加分的,加上淡淡的清高,確實很有高門子弟派頭。
據說這也是崔家一門的遺傳,歷史上崔仙師的孫子崔湜,少即以文辭顯名,憑著崔家的身份,俊美的容貌,先後周旋上官婉兒,韋氏,太平公主三個女人間,三十多歲即位極人臣,當時名臣張說見了崔湜,感慨說此生要達到此人的才華和官位雖很難,但不是沒有機會,可是到那時我早已是一把年紀了,哪裡如他這般年輕。
李重九點點頭道:「博陵崔氏,不知你是怎麼稱呼崔民乾的?」
崔民干在李唐任黃門侍郎,聽李重九這麼問,崔仁師當下道:「回稟陛下,微臣與崔民干,雖有淵源,但關係都不深,微臣是出自崔家安定房,而崔民干則是崔家第二房。」
李重九聽了恍然,當時士族,從南北朝時,稱房者居多,當時的人喜歡以房稱族,而逐漸取代之前以門論族。比如隴西李氏就有十三房,比如范陽房,頓丘房等。
不過李重九知道崔仁師雖這麼說,但是兩邊一點聯繫都沒有,也不可能。博陵崔家也代表現在部分士族的態度,那就是兩邊下注。
李重九笑著道:「朕並非隨便問問,博陵崔家乃是天下名門,朕一貫是敬重的,不過崔民干出
第七百六十二章 河北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