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那帝釋天三人正要離去,卻被五行叫住,三人心下一顫,回頭問道:「不知道君還有什麼教誨?」
五行笑道:「你等在這雲景山鎮壓多年,西方二聖想來事忙,萬年期滿時竟也不來接回爾等?」
帝釋天三人聞言一愣,臉色變了變,三人皆是洪荒初開便存世的魔頭,聞言哪有不知五行意思,帝釋天上前一步,向五行稽首道:「不知道君何以教我等。」
五行笑了笑,自顧說道:「當初將你等鎮壓在這雲景山下,這麼多年來,斷了爾等求道根基,今西方貧瘠,你等回到西方,又何以補足本源?且西方二聖這麼多年來不過問爾等,可見並未將爾等放在心上,就算他們有能夠補足本源的寶物,又豈會用在爾等身上。」
帝釋天三人聞言,臉色變了變,要知道求道之路本就艱難無比。資質、氣運、心性缺一不可,三人本源受損,資質下降,雖然心性提高,可是若不補足本源,成就終究有限;三人乃是開天一來便存在的大能,又豈會甘心,當下相互看了一眼,帝釋天向五行行禮道:「還求道君相助,我等三人願為道君驅遣」。
三人皆是人精,聽到五行之言,自是知道五行手中有能夠補足本源之物,但是寶物難求,又豈會毫無要求地給三人,故此帝釋天才如此說。
五行聞言笑了笑道:「補足爾等本源在別人來說艱難無比,於我卻沒什麼困難,雖是如此,卻也不會白給了爾等,若想本座為爾等補足本源,你等卻需答應我一件事。」
帝釋天三人聞言,眼露喜色,問道:「卻不知是何事,只要我等能夠做到,定不敢辭」
五行說道,此事此時卻不是該說的時候,你等只需答應便可,放心,貧道的事情絕不會讓爾等有什麼危險,說不定還是一場功德。
三人聞言,知道以五行的道行地位,不至於騙他們,當下答應了下來,並且發了大道誓言;
五行見此,心下高興,當下施展神通,不過片刻便將三人本源補足,而且還有所增加,只需勤加修煉便,不就就能夠修回原來的修為;三人見此大喜,向五行等人道別而去,直往西方須彌山而去。
這邊三人去後,眾神相繼前來恭賀紅雲成聖。眾神又是一番客氣,這切不提,卻說那人族經過大禹之後,已然真正確立了天地主角的地位,大禹功德圓滿,自是往三皇天鎮壓人族氣運;
卻說大禹離去後,眾人分為了兩部分,一部分推舉隨大禹治水有功的伯益擔任共主;然而大禹之子夏啟乃是雄才大略之人,多年來在身邊亦是集聚了眾多賢才,亦是推舉夏啟為共主,這樣一來,雙方各不相讓,最終爆發大戰,開始的時候伯益因為聲望大於夏啟,占了上風,將夏啟打得節節敗退。夏啟無法,只得退兵,伯益也因啟乃是大禹之子,不願逼迫太過,便也沒有追擊。
且說夏啟戰敗之後,廣修仁德,招納賢才,潛伏三年,在這期間,夏啟先後招得截教弟子承寧子、太虛子、玄曾子、長棄子等相助,名聲大噪,實力大增,而伯益由於當國不力,漸失人望,因此人族皆去伯益而朝夏啟,伯益見此,知夏啟之勢已成,不能與之相爭,遂辭國而隱,夏啟於是即天子位;稱帝啟,建國為夏,廢禪讓之制,以天下傳家。
夏啟既得天下,又起兵征討不服於他的有虞氏,有虞氏乃是闡教扶持的部落,實力不小;兼有闡教弟子在其中效力,因此征討之初,進程緩慢,後夏啟得截教弟子下山相助,迅速平定有虞氏;闡教爭奪人族失敗,只得回山待機而動,截教一時氣運大增,實力大漲;外門弟子紛紛入夏朝為官,使得夏朝實力更見龐大。
到了夏啟晚年,玄教暗中扶持夏啟之子武觀,欲取天下,卻被夏啟所覺,以迅雷之勢將武觀除去;而截教亦因此而得罪了玄教老子。
夏啟之後,傳位於太康,由是公天下變為家天下;人族進入了奴隸社會時期,實力進一步發展;在這過程中,截教全力支持人族,使得截教氣運大盛,教中弟子實力大增,徹底將玄闡二教壓了下去;使得人族只知有人截兩教,卻不知有玄闡聖人。
元始天尊與太上老君雖然不滿,卻也無法可施;
夏朝共傳十六帝而至帝桀之時,帝桀無道,而此時夏朝的一個諸侯國商國暗中崛起,到了帝桀之時,商國已然是一龐然大物,其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