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原料織就的帘子,可以蓋屋頂、鋪床或當門帘、窗簾用,百年也不爛的建築材料。
從每年的冬天開始,家家戶戶收完蘆葦後,就開始手工編織葦泊。
在家支個架子,織一捆箔從這頭跑到那頭。手頭快的,一天內能織上兩三捆。等到趕集的時候,用板車馱著去賣。主要銷往蓋瓦房的地區,河南、山東等地用的不少。
但是,與這一帶所有的村莊一樣,王埭莊被台前屋後的楊、槐、楝等樹所遮擋,卻頗有邊緣化的味道。
它如同一塊高地被閒置在一旁,離中心太遠而孤立無助。當隔一條溝的旁邊村莊通上電時,當石子路可以修到村部時,王埭莊還在煤油燈下度過每一個夜晚。
村民們下田去幹活,叫做「下湖」。田地在村的四周,以種麥與花生為主。
溝渠縱橫,皆是細草所伏的小道,沒有可通達行車的大道,因此出行極不方便,如果是遇到連陰天氣,泥濘難行,多數人家守在屋內無聊觀望,他們生活得閉塞而悠閒。
也許,對於多數人來說,一個村莊就是一個世界,也就是一生。
村東頭是一家小店,堂屋三間,前屋三間。巷口的土牆上用石灰水寫上大大的「小店」兩字。
這時候政策雖然開始放寬,但物質依舊有限,店裡的貨主要是醬醋油鹽酒煙糖。
小店可以反映一個村的經濟水平,也是村里熱鬧的所在之一。
店旁邊便是村莊北出口,與前一排的幾戶人家錯開而形成一個很大的巷落。植有幾株楊樹,樹冠如傘,夏天來了西山太陽也曬不到,故涼風習習,是村上人納涼的好去處。
讀之閣,讀之閣精彩!
(www.玉ed玉e.com = )
第193章 王埭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