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嘉二十五年,大年剛過,宮中還是一邊喜氣熱鬧的時候,鳳城八百里加緊奏報傳來,給這個年節帶上了肅殺的意味。
皇帝急召八王、良郡王、二皇子和兵部養心殿議事,商量對策。
良郡王慕遙,自然跟他八叔一樣早早的受到了消息,明白皇帝震怒的原因。
鳳陽王趁著年節,出其不意,率部繞過北道口,繼續北上回師鳳城。沿途燒殺搶掠,百姓居無定所,受戰火流離之苦。
杜子誠率部截殺失敗,折損了不少人手,只好派兵在沿途駐紮,先救治百姓傷兵。
慕辛寅坐鎮鳳城,要防著鳳城的鳳陽王世子和白家發起攻擊,騰不出人手增援杜九。故而上書皇帝,請求增援,以保住鳳城、南鑼。。
皇帝把奏報遞給率先遞給二皇子,眾人傳閱奏報。目光被奏報上的內容所震驚。
「眾位愛卿,有何良計?」皇帝待眾人明白當下的形勢後,開口問道。
「杜小將年輕,失了北道口,此乃禍源<=".。」兵部侍郎開口道,盯著良郡王吃人的目光,頭皮發麻的繼續說下去,「當初,他率兵追擊鳳陽王殘部,兵部就不贊同。」
「既然兵部這麼有先見之明,不妨各位大人說說眼下之局面如何破解?」慕遙虛心的問道。
「良郡王嚴重了。」兵部尚書威嚴道,「兵部並無針對任何人的意思。杜小將雖然出身西北杜家,但年紀尚青,將兵才幹和守著鳳成多年且城府頗深的鳳陽王比,還是多有不足。」
「兵部不是不贊同派人追擊鳳陽王,只是這人選上是要多斟酌的。當時坐鎮中軍主持大局的人,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為由,即刻派了杜小將上陣,會導致今日之禍端,實屬預料。」
「大人是在說本皇子不顧大局?那麼,請大人告知,本皇子應該怎麼做?」一直陰沉著臉並未說話的二皇子,忍不住嗆聲道。
八王當日稟詔秘密回京,鳳城是由他坐鎮值守。當初派出杜子誠沿路追擊鳳陽王,一是中軍那些老油條他壓住不住,無人可派;二來,就是想借著鳳陽王挫挫杜子誠和杜家,以及杜家身後的淑妃的銳氣;第三,才是他不得不為的最主要原因,因為密旨宣召八叔回京的時候,也給他出了個難題。
他的好父皇,一早已經算定了鳳陽王必棄下妻兒南下,他下旨讓想法子送杜九去南鑼。
誰能想到,之後杜九在南鑼,收攏了人心,安撫了百姓,又徵召百姓入伍,訓練新兵,穩住了局面。慕遙南下後,更是處處幫襯,舅甥二人倒是暫時壓制住了鳳陽王。
可恨,慕辛胤在中軍,奪了自己的指揮權,敲打了那些老兵痞子。是以回京後,得知慕遙也會回京,才在母妃的攛掇下,跟那幾位聯手,意欲刺殺淑妃,令慕遙不能再回北道口。
北道口是戰點,杜九年輕,不是鳳陽王對手,慕辛胤必然南下北道口將兵,到時候鳳城,自己既可以把持。在最後大戰時立下功勳,在軍中得勢。
誰承想,夜宴事件,最終以那種局面結束。逼的他不得不斬草除根,還對上了昆桑的人。
昆桑既然娶了七丫頭,跟他所代表勢力自然是井水不犯河水。這下他為了脫身,倒是得罪了昆桑使臣和七丫頭身邊的陪嫁嬤嬤,七丫頭給赫都吹吹耳邊風,赫都和他日後可不就是勢不兩立了。
現在還未等他重新謀算,拖住慕遙的腳步,戰事就提前打響。北道口就被鳳陽王出奇招,直接棄之不用。鳳陽殘部直接在北道口城中挖地道,擾過北道口,北山燒殺,直逼鳳城。
這局面對他不利之極,偏偏兵部的那些人,還死咬他不放,讓他如何不怒,如何不為自己辯解。
他不為別的,就是為了提醒皇帝,當初派出杜子誠,是他父皇授意的,不能現在把黑鍋給他一人背。
「臣並未指明二皇子,二皇子又何需對號入座?」兵部尚書反擊道,「需知戰場之上,將領的一個錯誤決定,帶來的就是流血千里,伏屍白萬的後果。百姓受戰亂之苦,皇子當真問心無愧麼?」
「戰場危急,本皇子做了該做的。至於大人,其餘在這指責本王,不如兵部是否補給合格。」二皇子拿軍餉擠兌兵部尚書。
二人對上,眾人只當看戲。
「夠了
第150章50料知短兵不敢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