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玄幻小說 > 添磚加瓦 > 第二一八章 整合資源

第二一八章 整合資源

    一李華勇找到陸於泉,當然是為了中銀大廈項目後遺症的事。他把昨天見到老雷的情況說了一下後,最後對老陸說道:

    「老陸啊,大陸這情況你也清楚,無論是以前的九龍建設也好,還是現在的陸記營造也好,想在這邊發展的話,那你們就一定要搞好和華夏建總這種單位的關係,因此這件事的首尾還是要處理好。」

    李華勇說到這就不再說了,他相信以陸於泉的老練,很容易明白自己話里的意思。記得還在「九龍建設」剛被收購的時候,陸氏兄弟就在記者會上雄心勃勃的宣布,新組建的「陸記營造」要進軍大陸市場。然而外埠的建築公司真有那麼容易在中國市場討生活嗎?答案一目了然:絕對沒那麼容易!

    事實上在真實歷史中,外國的建築設計事務所倒是在國內遍地開花,北上廣等地幾乎雲集全世界所有知名建築設計事務所。但如果只說施工的話,除了改革開放早期能見到日本施工企業的身影,另外有少量香江建築公司在國內討生活之外,其他任何國家和地區的建築公司基本都無法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

    為什麼會這樣?難道國內有專門針對建築市場的保護政策嗎?當然沒有。據李華勇了解,世界上其他很多國家和地區,倒是有非常多的相關保護政策,比如香江,比如美國,這其中尤其是美國,建築行業的保護政策集中體現在資格審查上,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准入制度」,美國建築市場的「准入制度」為全世界最嚴。

    和這些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的建築行業當然也有自己的「准入制度」,但其實已經算是非常寬鬆的了。

    這方面的政策之所以寬鬆,這當然不是制定政策的那幫人偷懶,要知道發改委那幫人多聰明啊,他們是知道這方面的政策寬鬆一點或者嚴格一點其實無所謂,反正再寬鬆的政策,外國建築企業肯定也不會是國內施工單位的對手。

    之所以敢這樣說,這是因為建築產業和其他一些產業相比,尤其是一些新興產業,它的技術含量相對並不算高,屬於大家常說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這樣講大家應該是清楚了,大凡只要是「比人」的產業,咱們國家可是從來就沒怕過。


    一旦談論到類似的問題,很多人單純認為這僅僅是因為中國的人工費便宜,這其中包括很多所謂的「磚家叫獸」,說起「廉價勞動力」或者「人口紅利」這一套個個頭頭是道。

    但李華勇一直認為,這種提法應該是有失偏頗的。李華勇認為與其說什麼「廉價勞動力」或者「人口紅利」,那還不如用「性價比」這個詞來解釋更準確一些。

    中國建築和中國很多其他製造業一樣,而中國製造的力量,保證了中國企業一旦進入某個行業,往往能夠將一個行業的大多數機會吃干抹淨。

    這種事情在真實歷史中可是發生了很多次啊!

    相當多的製造業,除非中國人還沒有技術,只要中國企業一旦獲得相關技術,把這個行業變成一個比拼產能的事了。那麼在這種競爭中,中國基本就沒有輸過。

    那麼這其中的核心是什麼呢?李華勇認為就是「性價比」。中國生產的東西也許不是最好的,中國生產的東西當然也不可能所有都是最便宜的,但綜合各種因素來考慮,你會發現中國人生產的東西可能「性價比」最高,這才是後世中國製造能稱雄世界的真正原因。

    就以李華勇最熟悉的建築業為例,李華勇當然不能說中國建築工人的技術最好,並且到了後世以後,比中國窮的國家多得是,因此也不能說中國工人就是「廉價勞動力」。然而綜合各方面因素考慮,你會發現在工地上只有使用中國工人,這才是「性價比」最高的選擇。而這個,其實才是中國建築能橫掃全世界的真正原因。

    前世因為工作的緣故,李華勇經常有機會和外國同行交流。前世有一次他去南美某國家投標,正巧碰到幾個經常在國際建築市場打交道的老熟人,於是幾個人就聊開了。

    李華勇記得那時美國某智庫正炮製出一篇「*****」的文章,洋洋灑灑上百頁,大家的話題就從那裡開始。李華勇對外國同行說道:

    「大家說這個美國智庫的研究院是不是有點弱智?這都什麼年代了,還在炒這種冷飯,大家都是見多識廣的人,你們說說看,你們相信我們國家會去侵略別人嗎



第二一八章 整合資源  
七死八活推薦:  重生97之另類地產霸主  重生之建築大師  圍棋傳奇  重生之圍棋夢  
隨機推薦:  軍工科技  此情惟你獨鍾  真實的克蘇魯跑團遊戲  紅色莫斯科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添磚加瓦"
360搜"添磚加瓦"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