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推開,進來的是行動排長鄭義明,他身後是塘口鎮的場面人物張德民和李木匠,他們的身後,自然是警衛的士兵。
中間人,來了。
彭琦輝顯然與兩個人熟悉,油燈下,他們熟悉地握著手,簡單的寒暄後,彭琦輝直接地向他們交待任務:去向劉普德、楊家駿、陳旭傑、宋雷射家送通知,「請」他們立即到湖神廟來,有「要事」相商。
劉普德、楊家駿、陳旭傑、宋雷射是塘口鎮的保長鎮長,是公安隊要請的客人。
為什麼要張德民和李木匠轉手去請?
還是這裡的敵情嚴重,政情也極其複雜。
有位哲人說過,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張德民和李木匠雖然是六個指頭撓痒痒,是多餘的那一道子,但是,他們的那一道子,在當時,確實合理的,需要的。
張德民和李木匠在塘口鎮的身份很特別。
那個時候,為了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需要中性身份的人在偽頑人員中間搭個橋。
自然,偽頑人員懾於日益強大的抗日力量,為自身、為家人計,也不敢死心塌地地在鬼子一棵樹上吊死,特別是那些 「硬」、 「杆」們,因為「黑點」到了頂,相繼被鎮壓後和多種形式的教育後,他們也想留條後路,為抗日辦點實事算送禮,但畢竟是陰陽兩界,不好明達明來,這樣他也需要人給八路軍聯繫。
於是,在當時特定的條件下,一個名詞,暗暗地產生,叫做「中間人」。
那麼,什麼樣的人能當「中間人」?
在那個都把筷子往鍋里伸的年月里,在社會上沒點名分的不能幹,只想著老婆孩子熱炕頭的不願干,老實本分的幹不了,太「紅」的、太「黑」的、太「富」的都不敢幹,因為不定什麼時候,就會被什麼人叼了去。
張德民走過幾年大船,在濟寧賣過幾年葦席,跑過南下過北,經多見廣,不怕事兒,在各個山頭都走得開。
李木匠是個手藝人,進百家門,吃百家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什麼「派」的,都接觸得到。還有,那環境下,窮人家是做不起家具的,因此交往的都是在塘口鎮有些臉面的人物。
兩個人,說是「中間人」,其實,暗地裡向著共產黨的成分大。
一些混偽事的人雖然也知道這層,但也不敢動他們,有時候還故意透點秘密,買他們個小帳,以備今後不定什麼時候之需。
第四節 再去鬼子手心裡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