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敏似乎是回來取東西的,拿了東西就準備離開。
他路過於東辦公桌的時候,瞥了一眼於東桌上的報紙,有些好奇地問道:「你最近好像挺關注轉基因方面的新聞,是有新的科幻要出來了麼?」
「是有點想法,不過還不太成熟。」
劉昌敏笑了笑,「我也不問你了,等你出來,我就知道了。」
等劉昌敏走後,於東找出了幾份最近關注的報紙,上面無一例外地都報道了轉基因相關的新聞。
之所以關注轉基因,是因為於東最近構思的一部科幻就跟它有關。
或者說,恰恰是之前偶然看到以前關於轉基因植物的報道,於東才有了這個想法。
在於東初步構思的新里,故事是從一場戰爭開始的。
二十二世紀上半葉,因為能源緊張以及其他一些複雜的原因,美國發生了內戰,並且波及到了很多國家。
這場混戰持續了三年半的時間,戰爭的各方在能源加速縮減,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的時候,決定休戰。
因為再不休戰的話,這些問題會變得越來越嚴重。
但是此時美國政權已經瓦解,整個國家由幾個寡頭公司所掌控。
這幾個寡頭公司不僅僅掌控了美國,而且還瓜分了歐洲以及東南亞等國。
為了應對能源問題,各個公司用盡全力研究解決辦法。
第一個找到解決方案的是一家生物公司,他們通過基因技術培育出更適應環境的作物,並且發明了一種提取生物能源的裝置。
因為海平面的上升,人類的生存空間迅速縮減,化石能源稀缺,電能也很難供應,所以他們只能依賴這種提取生物能源的裝置。
只不過基因技術的濫用,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植物病毒肆掠,生物公司不得不持續改進基因技術來對抗病毒的侵襲。
而此時的中國,已經放棄了沿海城市,在內陸修建了一道高高的圍牆,用來防止海水淹沒的同時,也防止其他地方的基因技術入侵。
因為政府的集中管制,災變所造成的影響在「圍城」中被降至了最低。雖然沒有「優質」的轉基因作物,但是因為統一調配,集中管控,所以民眾的日子還算過得去。
但是幾個跨國貿易公司為了將基因食物賣給「圍城」,開始使用各種手段。
主要手段有兩個,第一個是派遣間諜進入「圍城」使用基因武器,意圖使「圍城」內的作物受到感染。第二個是,聯繫「圍城」內的某些反圍城人士裡應外合製造輿論,意圖從思想上瓦解圍城,從而正大光明地讓基因穀物進入圍城之中,賺取錢財。
另外,圍城政府作為保存最完整的政權,手裡還掌握了不少之前存下的化石能源。
跨國公司想要瓦解圍城,其實也是覬覦他們掌握的這些能源。
以上這些就是於東新書中大背景,至於具體的故事情節,於東還在構思之中。再大的故事背景,也需要一個一個人物和情節來展現。
故事會分成兩個大部分,第一部分的背景是東南亞那些跨國公司掌握的「農田」,在階級分化嚴重的後時代,跨國公司對「農田」的掌控有著不同以往的方式。
第一部分其實是為了第二部分的攻城做鋪墊,把整個世界觀展開之後,再開始講述圍繞著圍城展開的暗流涌動的爭鬥。
想要展開這樣一個特別的世界,是需要大量篇幅來營造的,所以於東為這篇準備了大量的人物和組織,也會根據這些不同的人物和組織展開故事情節。
同時這部裡面必然會涉及到大量的生物科技內容,所以在風格上有些像生物朋克。
至於是不是反烏托邦,於東自己覺得不是,因為這篇裡面不會批評所有的現實制度。
於東又掏出了自己筆記本。
這個本子是他專門用來記錄靈感的,上面已經記錄了不少東西,包括的一些設定以及大概框架。
現在他要把設定和框架融合到一起去,然後再往框架裡面填充內容。
等到內容填充得差不多了,再檢查一下所有情節是否能夠形成一條完整的邏輯鏈以及精彩的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