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餘時間這個概念,大家都懂的。
坊間是如何形容機關的?那叫「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
設計院和機關差不多,大家雖說名下都有一些工作,但這些工作用上班時間的20%就能夠做完了,餘下的時間,都屬於「業餘時間」。
當然,前提是領導不在場。
曾家雄自然知道廖德榮的所指,他也相信廖德榮能夠做的事情,他也是能夠做的。大家同在一個設計室里,誰的本事如何,互相能不知道?
他更關心的問題,在於幫廖德榮,或者說是幫廖德榮所在的公司做了這些兼職工作之後,能夠獲得什麼樣的回報,是兩隻老母雞,還是一桶山茶油?
「待遇方面,公司是非常康慨的。」廖德榮沒有讓曾家雄糾結,直接就給出了答桉,「高經理說了,咱們設計院是國家單位,他直接給兼職的工程師發報酬,恐怕不符合國家政策,萬一上頭追究下來,大家都不好交代。」
「其實」曾家雄低聲都囔道,不過卻沒說下去。
他的本意,是想說其實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只要大家守口如瓶,私下裡拿點報酬也是無妨的。但這話現在還不適合說,因為看起來廖德榮還有下文。
果然,廖德榮呵呵一笑,說道:「高經理的意思是,報酬不方便給,但大家幫他們做了事情,他們送大家一點土特產,應當是不違反原則的。」
「你是說,像你拿出來的那些土特產一樣?」
「本質上是一樣的。」
「本質上一樣是什麼意思?」
「就是公司送給大家的是土特產,但又不是直接送。」
「那怎麼送?」
「高經理說,大家的情況和我的情況不太一樣。我是直接到滄塘去的,公司的福利,我可以直接帶回來。大家是在瑞章做事,如果由他們那邊開車把福利送過來,一是比較麻煩,二是也比較扎眼,影響不好。」
「也是」
「所以呢,公司會把給大家的福利換成代金券,大家拿著代金券,到百貨商店自己去買這些東西,喜歡什麼就買什麼,豈不是更簡單?」
「」
曾家雄無語了。
這特麼不就是發錢嗎?
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回憶起老國企的時候,總會津津樂道於國企的各種福利,什麼冬天發木炭,夏天發西瓜啥的,然後便抱怨現在的企業不再發這些福利了。
其實,在他們的記憶中,遺漏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那就是實物福利轉變為貨幣福利的階段。
木炭、西瓜這些東西,在今天回憶起來覺得很美好,在當年卻並不是人人都待見的。比如說,我年輕火力壯,不需要烤火,這些木炭對於我家就是多餘。再比如說,我家兩口子都有單位,各發了100斤西瓜,怎麼吃得完呢?
更何況,採購這些福利是行政科的人去辦的,這些人在其中上下其手,大家到手的福利就會縮水。再如果這些人心更黑一點,拿人回扣,買一堆燒不著的木炭或者沒熟的西瓜回來,你說你要還是不要?
於是,就有人提出,我能不能不要這些木炭、西瓜,單位上直接把錢發給我?
當年的制度,是不允許發錢的。
福利不是錢,所以可以發。
在80年代之前,國家對企業管得很嚴,說不允許發錢,就沒人敢發錢,只能發這些木炭、西瓜。
進入80年代,國家提出擴大企業自主權,很多事管得不那麼嚴了,於是各家企業就開始想辦法規避政策,代金券這種東西,就是當時的人們發明出來的。
所謂代金券,並不是錢。
真的不是,不信你看我這誠實的眼睛。
代金券就是福利,相當於木炭和西瓜。只是,木炭有很多種,有松木的,有椴木的,有檀香木的,大家口味不同,廠子裡也不便替大家做主不是?
所以呢,就把100斤木炭折算成金額,給大家發代金券,大家可以憑代金券到指定的商店去買木炭。只能買木炭哦,誰如果拿代金券在商店裡給孩子買球鞋,廠里是要嚴肅批評的
這種做法一
第二百五十九章 福利不是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