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躍返回開封時候,西北那群軍閥們聯名要求恢復丞相制的奏摺,已經送到了趙桓的手中,後者當然不會有別的選擇,然後皇帝陛下經過一番慎重考慮,最後決定恢復丞相制度。
同時以中山王為丞相。
並由王丞相負責改組朝廷制度。
實際上朝廷制度也必須得改,畢竟這時候的朝廷也很尷尬。
雖然因為王躍這段時間不在京城,所以那些官員還有一定權力,但地方上卻是王躍留下的那些公田法推行總管說了算,後者有權調動駐防的軍隊,更是受到民兵的絕對支持,雖然本身不是什麼朝廷官員,就是王躍留下的,類似於他的私人助理性質。
但地方官得聽他們的。
而朝廷在這段時間實際上什麼也幹不了。
王躍返回京城後,他們就更是成了擺設,但這個擺設卻占用大量財政支出。
必須得改革了。
至於王躍……
當然是謙虛地推辭啦!
但皇帝陛下很懂事地再次下旨。
然後王躍再推辭。
然後皇帝陛下親自登門,到中山王府勸說,而且四民大會的代表們同樣上門勸說。
最後中山王終於接受。
至於那個魏王也同樣勉為其難地接受,但以河北為魏王封地還是太誇張,所以在魏王的堅持下,只是以大名府為封地,而大名府的北京撤銷,本來就是當年真宗御駕親征時候的臨時設立,後來因為遼國的威脅,不得不始終維持,以作為河北的核心要塞。但現在已經不需要了,大宋已經沒有北方威脅了,這個北京的意義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撤銷北京,以北京皇宮為魏王府,但河北東西二路和京東東路官員由魏王府選派。
類似平西王。
反正河北兩路和京東東路早就已經是他的地盤,就連地方官員也都在上次掃蕩河北期間換成了他的人。
現在就是把現狀明確下來而已。
總之大宋朝就這樣進入了王丞相的時代。
然後緊接著就是朝廷的改革,三省全部裁撤,以丞相直轄各部,但原本的六部數量大幅增加,職權細分,以大理寺主管審判,御史台單獨出來改都察院,依然主管監督檢舉,必須得明白,這個制度本身沒問題,有問題的是那個風聞奏事導致了御史們不需要負責任。
他們可以編故事坑政敵。
明朝御史們自己僱人散播謠言,然後根據謠言彈劾某政敵是慣例,而且把這當做成名的手段,然後也就變成了一群只知道狂吠咬人,卻不需要在事後負責任的瘋狗。
但這不是都察院沒有價值,事實上都察院必不可少。
不僅僅是都察院,御史巡按制度同樣有必要,八府巡按永不過時,總之都察院監督檢舉,大理寺審判,而刑部主管刑獄,三法司制度明確。
三衙,樞密院,統統撤銷,然後設立大都督府。
大都督當然就是王躍了。
大都督府下設各部,什麼參謀部,後勤部之類都有,反正都是王躍的絕對親信。
就是地方上麻煩些。
但這個可以先不改,繼續沿用舊的制度。
畢竟南方的公田法大多數還沒完成,還有陝西和河東兩地的特殊情況,還有魏王地盤上的特殊性,這些可以在以後慢慢解決,現在就是先解決朝廷的,地方上得等公田法全部完成再說。
另外還有就是科舉。
這個同樣已經必須得解決了。
要知道自從王躍當權以來,大宋朝還沒搞過科舉,這些年朝廷和地方上補充的新人都是王躍直接提拔起來的,而這些人肯定不包括南方,這樣為了能夠安撫南方的年輕人,一場科舉勢在必行。而新的科舉肯定分科,文農工兵醫商一共六科同時取士,各地舉人選拔同樣分科考試,只要識字的都可以參加,除了文科以外,其他對文采什麼的沒有太多要求,能文理通順就行。
但專業知識必須足夠強。
這項改革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畢竟大宋朝的讀書人知識面還是很廣的。
尤其是那些很清楚自己文采不夠,按照過去制度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