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唐華彩正文卷第366章真功勞「會予宿心,命爾為相,宜兼密啟,式總如綸。可守右相、兼吏部尚書、集賢殿學士、修國史、崇玄館大學士、太清太微宮使,余職如故。」
這是今日朱雀門城頭上,當眾宣布的對楊國忠的封賞。
右相的職責他雖然早已經在履行了,可儀式帶給人的則是不同的感受與榮耀。
楊國忠正在享受屬於他的榮耀,偏要在此時被搶了風頭,自是極為不悅。
他性情十分自我,如今官居高位,自是不願再作隱忍,連臉上的不屑之色都懶得遮掩。
過去是唾壺巴結右相李林甫,如今本該到雜胡巴結右相楊國忠了。
待到鮮于仲通麾下的士卒們鬧起來,陳玄禮親自領北衙禁衛彈壓,李隆基遂召楊國忠詢問。
楊國忠領了旨,轉頭一看,向薛白招了招手,帶著他一起上了城頭。
「聖人息怒,鮮于仲通御下無方,我代他請罪。至於將士們之所以鬧事,乃因有傳聞稱安祿山虛報戰功」
李隆基聽了,臉色毫無變化,神奇的是,周圍人馬上能感受到他的不悅。
楊國忠知道聖人意在宣揚國威,早預料到此舉會觸怒聖人,但自以為能把握好分寸,此時被這氣勢一壓,卻還是感到了惶恐。
準備好的一些後面的話就被他咽了回去,眼珠轉動,道:「是兵部侍郎韋見素,他查出了些端倪,曾向臣稟報,臣原本也不信,可沒想到事情傳開了。」
說罷,他小心翼翼往後退了一步,側過身子,讓隨侍在百官隊伍當中的韋見素顯在了李隆基面前,承擔天子之怒。
「韋卿。」李隆基道:「你說,如何回事?」
韋見素當即出列上前。
相比於楊國忠,他有風骨得多,臉上是沉穩嚴肅的表情,語氣不卑不亢,道:「河北真源縣令張巡上了公文,稱有逃兵回到真源縣,詳述了范陽軍在西拉木倫河遭遇的慘敗。」
聽到「張巡」二字,李隆基想了想,對這個官員並無印象。
在開元年間,他還非常重視地方官員,常親自接見州縣令進行勉誡,可到了如今,面對冗長的縣官名單,他已無能為力了。
「張巡?是何出身?」
「回聖人,是開元二十九年的進士。以太子通事舍人之職外任縣令。」韋見素知聖人想問的是什麼,遂又補了一句,道:「他非世家出身,與安祿山並無過節。」
說著,韋見素從袖子裡拿出了幾份口供,遞了上去。
那位真源縣令張巡做事十分仔細周全,口供詳實,邏輯清晰,這幾份證詞其實有著很強的說服力。
但李隆基看都不看,目光只盯著韋見素的臉,要看透他到底揣著的是何心思。
如今李隆基的治國之道,只管用人,不管視事,那麼多文書看起來複雜,而看穿韋見素則容易得多。
韋見素微低著頭,目光落在李隆基腳前三寸的位置,坦蕩地接受著這種審視,以示並沒有私心。
如此一來,李隆基沒能以天子之威壓得韋見素退縮,場面反而尷尬起來。
楊國忠頭埋得愈低,悄悄瞥了薛白一眼,示意他上前助韋見素一把。這畏縮、鬼祟的模樣,襯得韋見素更像一個宰相。
薛白卻沒動,他想對付安祿山不假,但他不覺得今日這麼做有任何作用,只不過是楊國忠、鮮于仲通之流為了出風頭罷了。
冒然出頭,反而會引得李隆基厭惡,起到反作用。
高力士捧著那一疊供狀等了一會,見聖人沒有任何要看供狀的意思。遂轉身把供狀交在小宦官的手裡,走到韋見素麵前,勸說起來。
「韋侍郎,討契丹是勝是敗,這般大事,虛報得了嗎?太荒謬了。」
「如此荒謬之事,如此大的罪名,若無實據,臣絕不敢胡亂指責。」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