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城,御史台。
莊嚴的官署大門前來來往往的都是衣冠楚楚的官員,這日,卻有一個衣衫襤褸的婦人踉踉蹌蹌地走來,到了御史台前,跪倒在地,以頭磕地。
她沒有說一句話,但那佝僂而卑微的姿態輕易就讓人知道她是來喊冤的。
事情很快傳到了御史中丞崔甫的耳里。
「何事?」
「來喊冤的是縣捉不良帥封小勾的妻子辛氏,前來狀告縣縣令鄭直齋冤殺了她的丈夫。」
崔甫稍稍沉思,很快就想起來自己聽說過鄭直齋的名字,於是起身,走到多寶擱前掃視著那擺放整齊的一封封卷宗,不多時就從中取出了一卷。
這案子此前他就看到過了,縣的捉不良帥封小勾仗勢欺人,曾經趁著戰亂殘殺了那戶人全家五口,此事當時就在縣傳得沸沸揚揚,證據確鑿。鄭直齋上任後,查訪清楚,遂命人拿下封小勾治罪,不料封小勾仗著武藝,公然拒捕,前去捉拿的衙役一死二傷,鄭直齋遂命人射殺了封小勾。
卷宗打開,十餘份口供、證物清單,以及縣、京兆府、大理寺、刑部的批文,一應文書齊整,這案子原本已結案了,沒想到橫生事端。
崔甫被重用之後,上書朝廷五項革除積弊之法,其中就有一項是審理天下冤案,肅清戰亂期間地方留下的積案、重整綱紀,而鄭直齋所為,正是奉行此例。
「中丞,那婦人還跪在御史台外,是否見她?」
「你去見她。」崔甫把卷宗遞給下屬,道:「曉之以理,讓她不要再胡鬧了。」
「喏。」
崔甫於是繼續處置各種繁冗的公務。
他聰明、剛直,而且勤奮,上任以來極好地履行了御史中丞的職責,掌邦國刑憲、典章之政令。整肅司法、彈劾亂紀之事,監督百官。
不得不說,薛白監國之後,國事能迅速安穩下來,他占了不小的一份功勞。
這陣子,朝廷一直在抄收寺產,因此也引起了一些動盪,有人在私下竄聯,包括崔甫族中的一些長輩也來找過他,委婉地勸了他幾句話。意思是,太子才監國就對佛門下手奪田,看起來行事很不安穩,不如請太上皇出來主持大局。
面對長輩們,崔甫不卑不亢,頗有耐心地勸說了他們。
「社稷多難之秋,國用不足,有人勸殿下改革稅制,以田畝多寡徵收,殿下思慮再三,恐動搖根基。依諸位叔伯之意,太上皇秉政則不缺田地人口不成?殿下如旭日初升,你們怎敢棄殿下?而使太上皇不能安享晚年?」
其實他們都知道,換成太上皇掌權,加稅自然就是加在天下百姓頭上,到時不僅不用擔驚受怕,還能藉機繼續兼併田地。
可世家大族中也不乏崔甫這樣有長遠眼光的人,吃了安史之亂的教訓,知道若是家國社稷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了,得做些改變。
崔甫提出了五項革弊之法,薛白支持他。現在薛白在沒有傷世家根本的情況下要對付佛門,他投桃抱李,也表態支持。
在這件事上,他說服了一些人,沒有參與到詭譎的陰謀當中去。
他只管處置公務,肅清這大唐社稷。
傍晚,崔甫終於從案牘中抬起頭來,起身,離開御史台。
出了官署大門時,他看到一個衣裳襤褸的婦人跪在那,這婦人頭磕在地上也不知看到他沒有,既不喊冤,也不說話,頗可憐的樣子。
崔甫想到被她丈夫殘害的百姓更為可憐,徑直走了。
他回到府邸時,一滴豆大的雨水打在他鼻子上,他抬頭一看,不一會兒,傾盆大雨落了下來。
次日,崔甫抵達御史台,竟見那婦人還跪在那裡,濕了又乾的破爛衣裳、被沖刷的泥土痕跡,讓她看起來像是要發霉了一般。
他搖了搖頭,自到了官廨。過了一會之後,腦海中這案子揮之不去,終於讓人把辛氏召了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