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筆趣小說網 www.dabiqu.com
肅穆靈堂的外院之內,那字伯圭的人走到劉和面前,稍稍拱手。筆硯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劉和還未言語,只聽身旁的父親劉虞介紹道:「此乃犬子,名和,字玄泰。」
那人出聲道:「遼西公孫瓚,字伯圭。」
劉和拱拱手,一時間腦海中閃現過一幅兵戈鐵馬,亂戰交錯的畫面。
公孫瓚看著微微失神的劉和,皺了皺眉,然後轉身走向靈堂。
劉和看到其雄壯的背影,深深吸了一口氣。忍不住向父親劉虞問道:「此人……也是文饒公的門生故吏?」
劉虞淡淡的解釋道:「伯圭早年曾師從子干(盧植字),後來經過子干推薦,在文饒公門下學習過兩年。之前為父在幽州任職時,他任遼東的屬國長史,乃是我大漢幽燕邊疆之地的一員悍將。」
「遼東的白馬長史?」
劉虞瞅了劉和一眼,點點頭。「其人好白馬,身邊隨從數十人皆騎白馬,故而有此一說。」
劉和意味深長的說道:「看起來,確實是一員悍將。」
次日,家屬等人大殮,將屍體入棺之後。劉松先是將一個瓦盆摔倒地上,瓦盆應聲而碎後,劉鬆手執引魂幡,領著送殯的隊伍緩緩出門。
一路上鼓樂吹打,走了足足兩個時辰,才來到了下葬之處。待入土安葬之後,眾人協同立碑,再次祭拜一番後,葬禮漸入尾聲。
立碑之後,陽碑(墓碑正面)上用隸書刻寫劉寬的名字與生平。祭拜之後,陰碑處寫著眾多來送葬的門生故吏的名字,其中劉和也看到了公孫伯圭的名字。
待一群人逐漸遠去之後,劉松和一眾兄弟姐妹在墓地的不遠處結廬而居,開始守喪。
所謂守喪乃是儒家之禮,一般都是要守三年(實際二十七個月),期間禁止飲食酒肉,不再欣賞舞樂,以及避免夫妻同房等諸多禮節。
儒家講究母生子,後哺乳三年,子方可長大。那親長死後,為了寄託哀思,也當守孝三年以示崇敬。
這期間禮儀甚重,首先要前三日不食,而後每日只在日出和日落之時各飲一粥而已。除了只能穿五服喪衣之外,期間不可聽樂,避免交際。而且一定要居於墓地之側,每日去祭祀亡人之後,才可回屋睡覺。
守孝之禮在先秦時期便被通用,秦始皇嬴政曾以法令約束國人實行守喪。高祖劉邦立漢朝時承襲秦制,依然沿用此禮。到孝文皇帝時,孝文皇帝覺得其制不可久行。在遺詔中改變了這一制度,要求出臨三日,皆釋服;既葬,服大紅十五日,小紅十四日,纖七日,釋服。也就是把日當月來過,將守孝的時限變為三十六日,並垂為定製。
後來其制並未一直延續,新朝王莽篡漢之後,再次依照古禮恢復三年守喪之期。光武皇帝中興大漢後,本也想修改守喪之期,但是天下此禮已經蔚然成風,深入民心。久而久之,儒家的三年之喪制度終於成為天下之通喪。
現在人們都已守喪的長短之期來提高名聲,就好比袁紹此人,當年剛及弱冠之齡,便被推薦任濮陽縣長。卻是不久之後,其母病喪,就回故鄉結廬守喪三年,到了三年期滿後,又因為覺得自己此時已及冠成年,便又補其父喪三年。六年之後,孝義的名聲頓時傳遍天下。
這次劉寬的死,無疑是對宗室勢力的一次重大打擊。葬禮僅僅過了半個月,劉陶便被以私通賊寇,圖謀不軌之罪,再次關押至北寺獄。
其緣由只因在西涼叛亂之事上,劉陶再次抨擊宦官而獲罪。當初北宮伯玉舉兵叛亂後,恰巧挾持了邊允和韓約。而後一直帶著兩人從臨洮打到金城,時任涼州刺史左昌卻不予救援。
攻打金城時,北宮伯玉放出謠言,說邊允乃是叛軍的首領,使得金城內大亂,才順利攻下。入城後,擊殺了金城太守陳懿。邊允和韓約看到陳懿已死,自知兩人名聲盡毀,只得投入叛軍。之後的叛軍人員混雜,北宮伯玉知道自己名望不足,索性推舉邊允為大帥。
而後兩人率領叛軍圍攻冀縣,刺史左昌被圍,急令蓋勛率軍救援,官軍抵達之後,蓋勛看著叛亂的羌人大軍,忍不住出聲呵斥。
邊允痛哭著辯解道:「左昌當初要是早聽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