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瑁人未落座,便拱手自我道:「某乃劉瑁,字如意,祖籍江夏竟陵人,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後,先父名諱上劉下焉,字君郎者也。」
劉瑁言罷,面前數人皆起身拱手施禮道:「幸會!幸會!」
隨後,面前諸位依次自我介紹。
坐於劉瑁左手第一位便是諸葛亮,他自然並未急著介紹,再往下便是徐庶。
那徐庶拱手施禮,道:「在下徐庶,字元直,潁川長社人,拜見將軍。」
對面一位,拱手道:「某乃石韜,與元直同郡,亦乃潁川人也,字廣元。」
右手邊第二位道:「吾乃崔鈞,字州平,博凌安平人。」
最後他右手邊一位,拱手道:「吾乃汝南孟建,字公威。」
各位自我介紹畢,劉瑁忙拱手施禮道:「今日得見諸位高賢,足慰平生也!」
眾人都道:「客氣。」
一翻寒暄之後,崔州平起身謂諸葛亮道:「孔明賢弟,既然將軍乃是專程來探望於你,我等便告退矣。」
劉瑁一怔,慌忙躬身施禮,道:「諸位先生且聽瑁一言。吾來此雖是探望吾弟諸葛孔明,然亦有心來此間求取大賢也。今既與賢者相遇,若不談論一翻,這便相舍,瑁心難安。」
劉瑁心知這些人仗著懷有才幹,清高孤傲,若不禮賢下士,再三求取,他們是不會原形畢露的。
再三言說之後,劉瑁以目視諸葛亮。
諸葛亮周歲方才十四,與他既有前緣,自當相助,遂攔住諸位,道:「諸位兄長,每日坐而論道,欲謀功業,今將軍到此,與我等相會,實乃天意。如此拱手而去,豈不失此良機也?」
有諸葛亮說話,眾人再此回到座位之上。
博凌崔州平道:「將軍來此,欲求賢者,敢問何為賢者耶?」
劉瑁略一思忖,應道:「心懷天下蒼生,身有濟世一技,便可稱為賢者也。」
崔州平大笑道:「如此說來,我等不堪其用也。我等居於山野之間,躬耕隴畝之中,只求孤身自保,無力兼濟天下,心無遠謀,身無長技,不敢稱賢者也。」
劉瑁遂道:「先生此言,予不敢苟同也。目下正值亂世,我等身為男兒,當學高祖皇帝,手提三尺長劍,撥亂為治,方不負此七尺之軀也!」
崔州平道:「治亂之事,皆由天數,豈由人謀耶?自古以來,治亂無常。自高祖斬蛇起義,誅無道秦,是由亂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亂;光武中興,重整基業,復由亂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復四起;此正由治入亂之時,未可猝定也。將軍欲斡旋天地,補綴乾坤,恐不易為,徒費心力耳。豈不聞順天者逸,逆天者勞;數之所在,理不得而奪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強之乎?將軍定亂,雖是仁義,恐難道命數也。」
劉瑁早知這崔州平會有此番一論,因其已想到崔州平過去之經歷。
劉瑁觀崔鈞年紀,已有三十多歲,大諸葛亮許多,心中想到其必是太尉崔烈之子也。
又見其容貌軒昂,神情爽烈,身著皂袍,腰板挺直,知其內心必定極為厭惡官場。
這崔鈞曾出仕為官,歷任虎賁中郎將、西河太守。
因參於關東十八路諸侯討董之戰,使其父崔烈在朝為董卓收押,迫害致死。
其兄恨董卓及其黨羽,一直想為父報仇,不得功成,後竟抑鬱而死也。
崔州平心中悲憤,遂棄官歸隱,後遊歷於荊襄之地,與諸葛亮孔明、徐元直等交善。
從其經歷來看,這崔州平心中對其父兄定然愧疚深重,不能釋懷。
此時他一翻隱者言論,更是說明這一點。
劉瑁遂昂然道:「瑁乃漢室宗親,帝胄之後,當以匡扶漢室為己任,實不敢將一切委於命數也。願諸位賢達教我治亂之策。」
石廣元道:「將軍心懷天下,然我等並非濟世之才,誠如崔州平之言,不敢辱沒將軍之聽也。」
劉瑁道:「廣元先生不必過謙,昨夜,我曾有幸宿於龐德公家中,見到龐氏叔侄。龐先生推薦諸位之言,豈是虛妄之論?」
眾人聽他見過龐德公,俱各驚奇。
諸葛亮謂劉
第117章 理服三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