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小孫女賜名無憂,劉徹自要錦上添花,下旨給自家小侄女封了翁主。
翁主,是為諸侯王嫡女的爵位,公主的嫡女卻非人人都得敕封的。
長公主,皇帝的同胞長姊,位同諸侯王,則其子女的賜爵可依諸侯王形制,旁的公主不可與之相提並論。
譬如漢文帝膝下公主不少,然唯有館陶公主的女兒陳阿嬌得封翁主,只因館陶公主是劉啟的胞姊,在劉啟即位後,她就是位同諸侯王的長公主,阿嬌也就等同王女。
若非如此,依堂邑候陳午的身份地位,阿嬌幼年豈敢如此嬌縱跋扈,連劉氏諸王的嫡女都不怎的放在眼裡。
值得一提的,館陶公主的嫡長子陳須是沒有賜爵的,反是她的次子陳蟜封了隆慮候,非是厚此薄彼,而是陳須乃嗣子,是要繼承堂邑候爵位的,故要等陳午百年後,他才能有爵位。
陳須「被失蹤」多年,早已化為冢中枯骨,陳蟜成為了堂邑候嗣子,隆慮候的爵位倒是沒削去,待得陳午百年後,他承襲了堂邑候的爵位,這「隆慮候」便會自然而言的除去,非是館陶公主的親生骨肉,絕無可能轉而繼承。
與此類似,張篤和公孫愚也沒有爵位,若陽信公主和南宮公主若非要向太上皇老爹和皇帝老弟為自家兒子討個爵位,那張篤封個列候,公孫愚封個關內候,也無不可,譬如梁王嗣子劉買,也是有乘氏侯的爵位。
只不過兩位公主皆覺著沒甚麼必要,畢竟他們都是嫡長子,且兩位駙馬張騫和公孫賀又皆已位列九卿,早晚要封侯的,即便張篤和公孫愚日後不成器,襲爵就可以了,何必多此一舉去求太上皇和皇帝?
饒是父女,姊弟,總是伸手要這要拿,次數多了終究不好,換了後世的話,親情也是有額度的,若是太早透支,到得真遇著甚麼大事,那親情餘額怕是會不足。
這不是甚麼冷血功利的說法,或許又有聖母要抨擊「怎麼能如此衡量無價的親情」,然可試想一下,你若有兩個阿姊,一個習慣性的向你伸手要錢,一個寧可省吃儉用也不向你開口借,到得某日,兩個同時急著用錢,皆問你借,你在手頭不寬裕時,會先借給誰?
親情是要用心維繫的,不是麼?
言歸正傳,皇帝劉徹為剛出生的小侄女敕封翁主,雖無不可,然這恩寵確是顯得稍微厚重了些許。
畢竟泰安公主不是陽信公主,不是位同諸侯王的大漢長公主,不等她為自家女兒求爵,皇帝就徑自封了個翁主,且同太上皇賜名般,壓根不等百日禮。
憶起往昔,泰安公主亦是出生在這渭北甘泉宮,亦是剛降生就得了封號,加之小翁主的「無憂」之名,聞得此事的人,若是不傻,多是隱隱能嗅出某些意味,不過大家皆是聰明人,有些事在身不關己時,還是要裝傻,莫要多想,更莫要議論為好。
桑弘羊倒是沒因自家小嬌妻沒誕下男嗣而失望,恰恰相反,對於溫順賢惠的泰安公主,他是真心疼愛的,愛屋及烏下,對襁褓中的女兒自也歡喜得緊。
奈何太后僅讓內宰抱出來讓他瞧了幾眼,又抱了回去,使得初為人父的他很是難捱,然他畢竟是外男,太上皇和太后允他前來甘泉宮陪自家婆娘待產已是破例,他若敢直接往內殿闖,那真是嫌命太長了。
萬萬沒料到,他非但沒能再見著女兒,反是聞得太上皇已為他女兒賜名「無憂」,過得不久,皇帝陛下的敕封旨意亦是到了,自家女兒已然成了翁主。
女爵雖和二十等軍功爵沒甚麼直接關聯,然翁主僅次公主,其位秩尤在尋常縣君之上,桑弘羊雖位列諸卿,然從未立下戰功,亦未累積足夠的政績,尚未得晉高爵,換句話說,他女兒的爵位是比他高得多的。
桑弘羊能得皇帝賞識,出任極為重要的大農府財部少卿,腦子自是轉得快,豈會瞧不出太上皇和皇帝的意思。
「……」
桑弘羊著實無語得緊,覺著岳丈和大舅子真真想多了,別說他愛煞了自家婆娘,無心納妾,便是有那歪心思,自家阿父和阿母也不答應,諸多桑氏族老更是會出面阻止的。
洛陽桑氏沒落了十餘代,從大周貴裔淪落成商賈之家,現今好不容易遇著光耀門楣,重振家聲的好機遇,難不成就為了桑弘羊的私慾,引發天家不悅,徹底毀了復興桑氏的希望?
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