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殺拓跋英這件事和連至始至終都沒有後悔過。[燃^文^書庫][www].[774][buy].[com]本來這次發動對關中的戰爭,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消耗拓跋鮮卑、河西鮮卑以及東部鮮卑三方的實力。如今拓跋鮮卑經過這段時間的消耗,已經有兩萬餘人喪生,剩下的人被拓跋英死死的捂在口袋裡,說什麼也不願意再拿出來替和連賣命。
也正是因為有了拓跋英的帶頭,其他部落的首領也開始找各種理由拒絕出戰。即便沒有得到拓跋圭的密報,和連最近也會想辦法收拾拓跋英,殺雞儆猴。按照和連的設想,拓跋英不會這麼早死,至少也要把拓跋部的近八萬戰士分散到各部中,拓跋英失去利用價值再殺。只是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在得到拓跋圭密報,留守拓跋部的拓跋武竟然在這時私下與關中使者見面,生性多疑的和連未免夜長夢多,唯有先下手為強。
在毒殺拓跋英的同時,拓跋部的近八萬戰士也遭到了算計,被和連以各種理由分散去了不同的部落,多則一千,少則五百,想要對和連構成大的威脅,基本已經不可能。隨同拓跋英來到和連身邊的拓跋部將領相繼遭到不幸,群龍無首之下,那些拓跋部的戰士們只能選擇忍耐。
解決掉內部這枚不定時炸彈的和連最近心情不錯,只要沒了這十萬拓跋部戰士,拓跋鮮卑就將不足為懼。所以當得知軻比能率領本部人馬前往清剿拓跋部餘孽的時候,和連雖然明知軻比能這是在藉機吞併拓跋部,依然沒有強令軻比能率部返回,反而選擇了默許。
拓跋部的遭遇讓其餘鮮卑各部人人自危,唯恐和連會將矛頭對準自己。只是當恐懼達到極限的時候,往往就會變為憤怒。與拓跋鮮卑同樣是鮮卑部落中佼佼者的河西鮮卑和東部鮮卑,暗中提防和連勝過了提防漢軍。前車之鑑,誰敢擔保和連的下一個目標究竟是死守雞鹿塞的漢軍還是自己?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此時的和連就有這種感覺。這次能夠收拾掉拓跋部,對和連來說已經很滿足,至於河西跟東部。那完全可以等待下次機會。可惜不管是河西鮮卑還是東部鮮卑,都已經對和連的做法提高了警惕,他們很擔心,自己的將來就是拓跋鮮卑的今日。為了自保,河西跟東部開始不約而同的考慮退路。
順從和連?這種考慮只是剛一提出就被否決。作為知根知底的人,和連是個什麼樣的人,無論是蒲頭還是素利。那都是知之甚深。對和連妥協,和連不僅不會見好就收。反而會得寸進尺。將主動權拱手讓人,隨後任人宰割,不管是蒲頭還是素利,都不會樂意。
河西鮮卑與東部鮮卑的最大不同,就是河西鮮卑與關中接壤,而東部鮮卑則與關中還隔著一個拓跋鮮卑。對於將來的出路,素利沒有蒲頭那種緊迫感。這次出兵,一開始素利是抱著占完便宜就走的心思,可當他發現漢軍的強悍以後。已經意識到想要占關中的便宜並不像自己所想像的那樣容易。
而蒲頭比起素利要更加懼怕關中漢軍,河西鮮卑與關中漢軍打交道已經不是一次兩次,結果是負多勝少,對於關中漢軍的實力,蒲頭比起和連、比起素利要更加清楚。別看如今漢軍死守雞鹿塞,看起來像是鮮卑占據主動,可蒲頭清楚。死守雞鹿塞的漢軍只是關中漢軍里的鐵壁一部外,剩餘的各部除了已經知道準確位置的解煩、漢安、游奕三軍外,還有至少兩部漢軍去向不明。至於西域的乞活軍,鮮卑打一開始就沒指望負責西域的匈奴人會盡力,只要能將乞活軍拖在西域,匈奴人就算完成了任務。
關中五軍自成軍以來威名遠播。可叫鮮卑人感到不安的是,像解煩、漢安、游奕這三支勁旅如今被漢人安排在了涼州,只留下鐵壁一軍死守雞鹿塞,關中漢人究竟在打什麼主意?和連迫切想要知道答案。
踏白、龍騎,這是關中新建立的兩軍,這次與鮮卑的大戰,這兩軍聽傳言似乎也準備參戰。只是自開戰以來。這兩軍就一直沒有露面,這也是和連遲遲不對雞鹿塞發起總攻的主要原因。
和連若是敗了,大可以舉族北遷,素利若是敗了,還有東部可歸,可若是蒲頭敗了,又能去哪?隨著和連一起北遷?那不是羊入虎口?隨著素利前往東部?寄人籬下的日子哪有現在生活在河西要舒坦。和漢人做鄰居,只要肯付出代價,總是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遵守漢人的規矩,漢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