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主角第一次入都,庾亮誤會皇帝的意思,以為皇帝要對沈哲子不利然後強迫沈哲子入都面聖,這裡已經可以定下這個人物的命運基調。
第二次,主角到了京口,沈充迎接,原話是「南頓王、庾亮,狗賊當誅。不拘早晚,總要讓他們付出代價。」因為是主角視角敘事,一直沒有交代沈充相應的布置。
還有一次是側面,西陽王對南頓王說的話「沈士居才是心狠手辣之輩,你若真鬧到迫得他出手,此隙絕非言辭能夠化解」。當然這一個側面比較生硬啊,但是書里始終沒有多描寫沈充心狠手辣的一面,只有關於反跡的描寫,大家不好奇?
比較近的一次,還是貼原文「房間中,沈哲子臉色沉凝,手持一柄玉如意,撥弄著火盆中搖曳的火苗。
信是老爹著他三叔沈宏送來,叮囑他要密室獨覽,勿示於人。至於信里的內容,經過最初的驚詫後,沈哲子心情也漸歸平淡,繼而開始思忖自己的諸多布置要如何做出調整。
雖然明知歷陽兵禍未遠,但圍繞這一事件,沈哲子所做的布置主要還是打個擦邊球,並不打算過早的涉入到時局中央。」
主角開始是不打算留在建康的,看完他老爹的信決定改變主意。當時沒人問信里到底什麼內容要改變主意,我以為已經get到這個點,但是隨後就有人問為什麼要留在建康啊?
至於最近這幾章則有點多。
沈哲子聽到這話,臉色頓時一變,登時明白了中書將自己安排在宣陽門的深意。除了居近監管以外,關鍵時刻也好帶上自己跑路。而這更深層的意思,大概還是自己固守都中的行為引起了中書的懷疑,大概以為自家與歷陽有什麼勾連!
只是眼下沈哲子對中書已經沒有多少忌憚,如今京畿中真正能掌握的力量,中書未必會強於自己。所以他緩緩起身將劍提在手中,剛待要開口,先前說話那宿衛將領又開口道:「卑下樑勇,奉中書命守衛沈郎安危。」
聽到這話,沈哲子眸子閃了閃,不乏疑竇的望向對方,而對方亦微不可查的頷首以作回應。他略一沉吟後,才喚過劉長來,低聲耳語片刻,然後才行出了職所,在這一眾宿衛包圍中行進了台城。
這一段,他是打算硬抗宿衛不受監錮的,因為他有足夠力量,但是聽到那人說出名字,才改變了主意,同意被關押。換言之,他壓根沒想過要跟庾亮跑路,見證庾亮被殺,只是想知道這死士為什麼要主動接觸自己,重點還是放在接應公主。
又在庭中站立片刻,沈哲子才行入官署內一處小閣中,那宿衛梁勇吩咐人守好門窗出口,親自將沈哲子送入閣中,無人關注時才低語道:「中書難近,委屈郎君了。」
這一個地方,說出了死士的困境,中書難近,所以要藉助主角。像庾亮這樣的高官,安排幾年的死士不能近身,我還沾沾自喜於嚴謹。畢竟沈哲子身邊都是可靠的人,庾亮哪能那麼簡單被刺殺。
沈哲子握住佩劍的指節隱有發白,那宿衛梁勇則衝上來重重攥住了他的手腕,郭誦等人亦望過來,沈哲子再看一眼苑中,最終還是拔足跟上了庾亮。
逃離台城這一段,也是他心理鬥爭的一個側面,是要堅持幹掉庾亮,還是放棄了殺庾亮在台城接應公主。
石頭城外江面上停著幾艘大船,庾亮等人率先登上其中一艘船,包括其各自身邊親近隨員,郭誦等人亦隨庾翼而上。沈哲子見狀,越過一眾宿衛疾衝上前揮劍斬在船舷上怒吼道:「今日潰敗,誰之罪過!」
這一段,為什麼無端發怒?為了要順勢自己登船順便把死士帶上去。而且是看到郭誦那些自己人登船,他才發怒。換言之,一直到現在,庾亮都不能對主角的安全產生足夠威脅。
這基本上是細節上殺庾亮的鋪墊,至於大環境方面,始終都在往這個方面靠攏,包括此前特意敘述過幾次的跟豫州僑門關係融洽,因為豫州僑門是庾亮的基本盤。已經做好了充足的接班準備,所以在我看來,這也是一個水到渠成的結果。
我承認,伏筆太零散,而相對集中的這幾章筆調也有所隱晦,況且網文這種文體也壓根不值得斟字酌句仔細咂摸。但就算大家有所忽略的細節,稍後的行文中也會逐一予以挑明。而且類似的線還有個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