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到大將軍手拉著張駿的次子張重華登殿入席,桓宣、李閎等關隴文武重臣也都次第落座,殿上眾人也才悉數歸席。
江垂首站在大將軍坐席之前的玉階下,向側方抬手示意,而後殿堂內便響起悠揚清越的琴聲磬音,宣告著盛宴正式開始。
雖然江本身並不在關中擔任具體職務,但他假節而來,級別上是與雍州刺史桓宣相等的,原本也根本不需要他擔任司儀人員。
不過他是感受到大將軍對自己懷有怨念,索性自覺的主動承擔這一職責,反正之後不久大將軍便要離開,而他還要留在關中兩三年的時間。之後再返回行台,大將軍總不至於還念念不忘這點舊怨而尋機報復,所以他是打定主意在大將軍離開之前不再靠近過去。
在莊嚴且不乏活潑的宴樂聲中,殿內眾人心中也都不乏好奇與興奮。老實說,對於規模如此盛大、列席者幾近千人的集宴,在場一眾關隴時流俱都不乏新奇之感,此前實在少有這樣的體驗。
整個大殿規模極為宏大,哪怕擺設近千席位也都不顯侷促,樂聲中自有侍者、婢女之類步履輕盈的遊走其間,傳餐布食。下首諸多席位擺成扇形,仰對階殿上方的沈大將軍。
上方席位二十多個,除了沈大將軍並代表涼公張駿的張重華和幾名行台重臣之外,還有就是此前行台親自邀請的一些鄉賢耆老,如京兆杜彥之流,也都落座於大將軍近畔。
張重華作為張駿的嗣子,雖然也見識過不小的大場面,但是因為距離最近沈大將軍,心中難免還是存有許多侷促。
除了單純的自慚形穢之外,沈大將軍更是就連他父親都要稍作退避、自甘於後的世道權雄,儘管其人對自己態度尚算和藹,但他心裡也始終繃緊著一根弦,不敢忘形失禮。
入座之後,他向左右稍作觀望,待看到左側距離他三個席位端坐一名長須文士,不免微微錯愕。而那中年文士也察覺到張重華略顯詫異的目光,便對張重華微微頷首示意。
張重華不敢怠慢,微微側身拱手為禮,只是心情卻實在不平靜。那個中年人名為郭荷,秦州略陽人,乃是隴右首屈一指的經學大師,早年因為隴上動盪不寧而避居河西,就連涼州那些向來眼高於頂的豪門大宗對其人都不敢怠慢,禮遇有加,甚至多有子弟出入其人門下,執弟子禮事之。
張氏數代經營河西,對於文教事宜也都極為重視,復禮崇儒,對於郭荷這樣一個名重西陲的經學大宗師自然也不敢怠慢,因是屢以殊禮徵辟,而郭荷卻始終不應,只是避居張掖治學。甚至早年張重華被其父立為嗣子時,還有意想要邀請郭荷前往金城教育子弟,卻被郭荷婉拒了。
如此一個大譽加身的經學宗室,哪怕張氏作為河西霸主也都不敢怠慢,若真恃強凌辱,則必敗壞士心。可就是這樣一個不畏強權、篤靜自守的人倫表率,卻不知何時離開了河西,如今更是怡然成為沈大將軍座上賓客!
想到郭荷對自家多番禮辟敬謝不敏,如今卻一反舊態的迎合行台,張重華少年氣盛,心中難免有些吃味。片刻後他似有所覺,側首望向另一側,卻見沈大將軍似笑非笑看了他幾眼。
那英朗俊美的臉龐上充滿了隨和與淡然,卻讓他心弦驀地一顫,似乎有什麼心事被那雙清亮的眼睛窺破,忙不迭垂下頭去不敢再有什麼雜念。
之後沈大將軍倒也並沒有一味注視他,得於居高臨下的便宜,張重華俯瞰下去,才發現下方坐席中也都多有涼邊時流,甚至不乏他所熟識的涼土豪宗的家人。
那些人有的也察覺到張重華的注視,卻並沒有流露出什麼尷尬與侷促,而就是這種淡然,讓張重華心底忍不住的向外泛出寒氣。眼下的他,閱歷尚淺,或還不能詳知這些現象究竟意味著什麼,但心底卻謹記之後返回的時候,一定要向父親詳細匯報。
闊大的殿堂中,不獨張重華一人懷揣心事,只是甚少有人表露出來。
伴隨著悠揚的樂聲,餐食布置完畢後,沈大將軍自上首起身執杯首祝,眾人也連忙舉杯應和,之後便紛紛起箸進餐。最開始幾道餐點,多以時鮮為主,或溫或涼,品類雖然豐富,總量卻不算多。當然眾人心思也都不在此,哪怕再貪圖口腹之慾的老饕,對此也不會過分關心。
第
1275 涼士入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