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餘杭雖說是個小鎮,風景卻是不差。
至於民生嘛,江南一帶河渠交錯,餘杭小鎮又是靠海。
百姓又多以種植水田、下水捕魚為生,即不怕旱,又不怕澇。
特別是近十年的時間,年年可謂是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百姓們安居樂業,小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滋味。
這樣的小鎮雖說不錯,但在江南卻不在少數。
小鎮上的人生於斯、長於斯,大多也是死於斯。
鄰里街坊無不熟識,鎮上家家戶戶基本上都能數上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關係。
餘杭小鎮一向封閉,與外界的交流僅限於小小碼頭上偶爾經過的商船。
小鎮的人很少願意走出去,而外面的人,則是很少願意留下來。
整整數十年的時間裡,鎮上也不過添了兩戶外來的人家而已。
一戶是十二年前,李家媳婦帶著尚在襁褓之中的侄子來這裡投親,可惜她那親戚數年前便搬走。
無奈之下,李家媳婦便在鎮上開了一家簡陋的客棧維持生計,獨自將侄子拉扯大。
李家姑娘性格豪爽潑辣,數年媳婦熬成大嬸之後,更是天生一張媒婆嘴,在鎮上頗有人望。
可惜她那侄子長大後頗有些頑愚,讓人嘆息。
另一戶則是在十年前來到小鎮之上,雖只有一人,卻頗受小鎮居民的關注。
沒辦法,這鄉下之地,雖說基本上家家都能溫飽,大多數人家都挺知足。
可越是知足,就越是不希望平靜的生活被打破。
但小鎮附近的山上,這些年下來卻總是有些不乾淨的東西時常出沒。
白天的時候還好些,到了晚上,幾乎沒人敢往山上跑。
哪怕是最有經驗的獵人,也只會在天色大亮之後才上山。
就算是這樣,也依舊不能保證安全。
第二戶搬遷到小鎮上的外來戶,恰恰是一名道士。
剛開始的時候,小鎮的百姓還覺得這位道士太過年輕,有些不靠譜。
可在試用了一下那什麼「促銷」的護身符之後,卻驚訝地發現這東西居然不是樣子貨!
特別是有位上山打柴的農戶,在倒霉地遇上了不乾淨的東西,卻被身上佩戴的護身符救下後,名叫劉瑞安的年輕道士很快就受到了小鎮百姓的認可。
偶爾遇上了洪大夫看不了的病,只要往劉道士那裡一送,幾乎就沒有治不好的。
如果不是那劉道士再三強調,道術治病有損修為,不是大病不治,估計鎮上洪大夫就得失業了。
不過,洪大夫沒有失業,鎮上的神婆卻是不得不「轉業」成了媒婆。
沒辦法,小鎮不過百十戶人家,除了木工、鐵匠、大夫這樣的專業人士之外,過去婚喪嫁娶都只能指望一個神婆。
那神婆自小便在鎮上生活,大家知根知底,自然也不會覺得她真的有什麼接引神仙、祝福他人的法力。
如今有了劉道士這個專業人士,一些對口的業務自然是一股腦地都轉到了這邊。
劉道長雖說年輕,但人長得卻是俊朗不凡。
同時為人也相當謙和,不管遇見誰都是未語先笑,客氣地招呼。
完全不像那些所謂的有道高人,總是那麼得超然物外、高不可攀。
除了平易近人外,劉道士在錢財上也是一點都不計較。
甭管是售賣的護身符還是給人治病,不但價值便宜,而且真要是手頭不寬裕還能賒欠。
實在是沒條件還錢也沒關係,一捆乾柴,一隻野兔,或者幾尾魚蝦,劉道士都不會介意。
可越是這樣,就越是讓小鎮上的百姓敬重。
只不過,一個小鎮上的紅白喜事,就算加上每年新桃換舊符,收入其實也有限。
好在,劉道士的生活也很簡單。
平日裡不是上山採藥,就是在自家院子裡種菜養雞。
要不就是每天躺在院中的搖椅上,或拿著一卷經文抑揚頓挫地在那裡念誦,或拿著經書蓋在臉上小憩
第1091章 餘杭小鎮(跪求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