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會到底是想要什麼呢?」
周樹模沉吟了數秒之後回道:「共和也罷,民主也罷,其實就是讓大家坐下來一起商議如何辦事。吳畏之倒是和我說過德國統一的故事,當年德國境內也是王國林立,並沒有一個中央政府主持大局,可比我們今日的情況還要糟糕的多。
但是德國人最終還是統一成了一個國家,這才有了今日強盛的德意志帝國。那麼德國是如何讓境內這些諸多邦國合眾為一的?其實德國就做了三件事:第一是興辦教育,把統一的思想灌輸到下一代人身上;第二是建設交通,拉近各邦國的心理距離;第三便是建立一個統一的經濟體。
我國的條件要比德國人好得多,因為我們一直都是一個大一統國家,我國當下之形同割據之局勢,並不是各地的獨立勢力抬頭,而是在外力的壓迫下,大家覺得沒有人有這個資格承擔起中央政府的責任。因此,今日的這種割據形態,日後肯定是要被消滅的。
可今時不比往日,東亞已經不是我國一支獨大的局勢。歐美列強登門踏戶,已經開始影響起我國的政治來了。不管是西藏還是外蒙古,列強都在試圖將之從我國分離出去。所以,當前的割據形態,未必不會在外人的攛掇下走向真正的分裂。
因此,為了讓我國重新走向一統,學習一下德人故技也是應該的。各省只要想拿到這筆教育經費的,就必須坐下來和我們討論問題,而教育的內容自然也應當由我們來指定。我想,在統一的教育內容下,至少下一代人中的大多數,還是應當會成為國家統一的支持者的。那麼等到十年之後,當前的事實割據狀態也就自動消滅了。」
徐世昌沉默良久之後,終於開口說道:「這麼說來,吳畏之最近並沒有入關的意思了?」
周樹模笑而不答,轉而反問道:「大總統最近身體可好?」
徐世昌略一沉吟就說道:「雖然有些憂慮國事,但是胃口倒是和往日沒什麼差別。」
周樹模於是長嘆了一口氣道:「大總統實在無須憂慮。吳畏之曾經說過,大總統對於共和國的建立是有功勞的,而且他還是第一任民選的總統。只要他不背叛共和,誰又能抹去他在歷史上的功績呢…」
居仁堂內,正在寫大字的袁世凱聽了徐世昌帶回的消息,也是有些愕然的抬頭問道:「那個吳畏之真的這麼說?」
徐世昌面色如常的點頭道:「確實如此,聽沈觀的口氣,山東革命軍北不過黃河,南不過淮河,最多也就占一個山東和蘇北,並無進京的意思。」
袁世凱又低下頭去看著自己寫的大字,端詳了許久後才開口說道:「東海,你說他怎麼那麼沉得住氣?我在他這個年紀的時候剛好在朝鮮,張佩綸當時在朝中可是彈劾我:侈然自大,虛驕尚氣。這個人可一點都不像個年輕人。」
對於袁世凱的評語,徐世昌無話可說只能保持著沉默。袁世凱輕輕嘆了口氣,放下了毛筆,取過了一旁的毛巾擦了擦手,這才岔開話題說道:「把關稅用於教育,這倒不算是太壞的結果。事到如今,也只有這麼辦了。你通知教育部一定要妥善處理,不能把事情辦砸了,到時反而讓中央難以下台。」
徐世昌微微頷首後應道:「能夠和革命委員會和平相處,是我們眼下最好的選擇。而且革命委員會也承諾,願意就地方和中央在稅收問題上進行一次全面的討論。我認為倒是可以藉助他們的勢,敲打一番各省,從而解決各省扣押國稅的問題。
中央想要維持下去,沒錢是萬萬不能的。而眼下的局勢,想要再借外債也難了。內債方面,革命委員會為了打這一仗已經發行了數千萬的公債,我們想要發行公債的話,恐怕會落到無人問津的下場,倒不如暫時不發為好。」
袁世凱猶豫了一下說道:「革命委員會不會這麼好心為我們籌錢吧?」
徐世昌遲疑著回道:「是,革命委員會願意把地方稅收分為國稅、地稅兩部分,國稅歸於中央,地稅歸於地方,從而進一步理清中央和地方的財政收入。這樣在關稅、鹽稅之外,中央可以獲得更多的稅收。
不過革命委員會也有一個條件,一是敲定了地方稅收之後,各地的厘金和未經稅種審核委員會同意的稅種都應當一一裁撤;二是確定了各省的國稅之後,國家預
第68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