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祈禱,祈禱在俄國工業化完成之前不要爆發全歐戰爭。這樣他的土地改革才不會變成俄國革命的導火索。」
佩奇久久無語,當吳川替他撥開了籠罩在世界之上的這層迷霧之後,憑藉著他的知識儲備自然就能得出和吳川近乎一致的結論。
比如這些年來俄國同德國之間的貿易爭執。在1879年之前德國進口了俄國農業出口產品的30%,但是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世界農業危機,即農業的生產過剩。為了保護容克地主們的利益,1879年德國政府頒布了法令,對俄國進口牲畜進行檢疫措施,從而完全禁止了俄國牲畜的進口。
這一舉動大大的損害了俄國地主的利益,並激發了俄國的反德思潮。之後德國又對進口穀物實行徵稅,其對俄國農業的打擊還超過了對進口牲畜檢疫的行動。
同樣的,1876年起俄國提高了進口稅,並決定採用黃金徵收關稅,按照紙幣盧布的匯率,相當於提高了48%的稅率。從此,俄國採取了逐年增加保護關稅的舉措,以保護國內的工業。從19世紀80年代開始,德國資本在俄國市場所占的份額開始逐年減少。
過去佩奇不明白,為何俄國和德國明明在政治上結成了同盟,卻要為小小的貿易爭端起這樣的口角,導致兩國人民漸行漸遠。但是現在套用了吳川的觀點之後,這一切就解釋的通了。
德國想要為本國的企業擴大市場,就不能不如此對待俄國;而俄國為了發展本國的工業,不至於成為德國企業的殖民地,就不能不做出提高關稅的舉動。政治終究是服從於物質利益的。
而1904年締結的英法協約和1907年締結的英俄協定,也是基於同樣的原則。三個擁有廣闊市場和原料產地的國家,試圖毀滅或削弱德國的工業力量,從而讓本國的企業獲得繼續發展的前景。
沉吟了大半天之後,佩奇這才不確定的說道:「所以,一場涉及全歐的戰爭已經不可避免,而真正危險的其實還不只是俄國,而是被限制了發展空間的德國?」
吳川平靜的點了點頭道:「是,德國人引以為豪的科技力量,還不足以打破英法俄三國給他設下的鐵籠子。但是他們現在所擁有的工業能力,卻足夠將現有的世界秩序打出一個縫隙來,令一切被壓迫的民族獲得一個喘息的機會。猶太民族和漢民族應當聯合一切受壓迫的民族,藉助這道縫隙破開一個洞口,進一步的動搖現有的世界秩序,從而獲得完全的民族獨立。」
佩奇甚為不解的問道:「這樣一場大戰如果一次能夠摧毀德俄兩個大國,削弱英法兩個列強,為什麼還不能瓦解現在的世界秩序?」
「是三個,失去了德國的支持,奧匈帝國也是不能存在的。」吳川看著佩奇說道,至於為什麼不能瓦解世界秩序,當然是因為還有一個歐洲遠親美國的存在,歐洲的衰落只不過是給了美國崛起的機會,美國人是不會放棄取代英國統治這個世界的,當然這話吳川就不會對一個美國人說了。
他口中接著說道:「在現有的交通方式沒有做太大的改變之前,想要統治世界就得先控制海洋。德國人是無法挑戰英國在海上的力量的,所以這場歐洲戰爭的關鍵必然是陸地之上。
那麼只要英國的海軍力量不受太大的損失,英國又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這個由英國人用100年建立起來的世界秩序就不會徹底崩潰。」
佩奇雖然知道吳川不是預言家,但也還是忍不住向他問道:「這麼說來,我應當奉勸我那些德國親戚從德國離開了。吳,你覺得這場戰爭會在何時爆發?」
吳川當然知道戰爭會在1914年爆發,但他才不會這麼傻乎乎的說出來,徒惹對方的疑惑。因此在一番思索之後,他才說道:「這場戰爭的爆發時間誰也難以預料,也許明天一早醒來,戰爭的消息就傳來了;也許在過上十年,戰爭也沒有爆發。
但我以為,時間還是站在英、法、俄三國這邊的,畢竟每過一天俄國的工業化程度就更增加一些。俄國既是三國中實力較弱的一方,同樣也是三國中最具有戰爭潛力的一方。
這場戰爭的爆發時間將會取決於德國人對於俄國的焦慮程度,當德國人意識到如果不發動戰爭就無法再用戰爭消滅俄國的工業能力時,戰爭自然就會爆
第八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