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火熱的年代最新章節!
從莊園騎馬去包爾基村大約也就半個鐘點,不過如果是乘坐的馬車的話,時間就要增加到將近一倍了。
俄國的鄉下景象大致都差不多,或者說克拉皮文縣周邊的鄉下看起來都一樣,道路兩側不是田野就是森林,遠處則是連綿不絕的低矮山嶺,看起來倒是和中國南方的浙江、江西地區相似,只是這裡的山脈要低矮的多,似乎大都在2、3百米高度之間。
這個時間正是春小麥的收穫季節,道路兩旁的麥田內都有農夫在忙碌著。令吳川有些吃驚的是,在馬車路過的麥田裡,將近七成麥田使用著馬拉的畜力收割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田地才使用人力收割。
當然,在道路兩側的田地都是最為平整的好地,這些地方使用畜力收割機還是相當合算的。令吳川吃驚的地方是,他所見到的這些麥田裡的勞動機械一點都不落後,起碼比五、六十年代影像里的中國鄉村要先進的多了。
這場面可同佩奇和他描述的俄國農業落後景象有些不符。在佩奇嘴裡,俄國農業還趕不上1860年的美國,起碼那個時候的美國鄉村,已經基本完成了以蓄力為動力的農業機器替代大部分人工的技術變革。
不過,這個時代除了英國和美國之外,其他國家的勞動力還沒有昂貴到讓地主們大量採購機器取代人工的動力。比如,此時義大利北部農業區的農民,每年兩次乘船前往阿根廷為阿根廷的農場主們打工,一次是為了播種麥子,一次是為了收割麥子。
潘帕斯草原和美國中部的大草原地形相似,但是阿根廷的農場主們寧可從義大利僱傭農民,也不願意全部採用更為高效的農業機器,顯然說明在世界的大多數地方,人力遠比機器廉價的多。
所以,當吳川前往俄國的鄉村時,他以為自己會看到,俄國農民帶著全家在麥田裡,男女老少拿著鐮刀低頭割麥子的景象,就好像他印象里中國鄉村過去最為常見的農忙季節的景象。
原本在他腦海中,俄國農民收割麥子的景象應該這樣的。他們臉朝黃土背朝天,揮灑著汗水頭也不抬的收割麥子,在他們的前方是一望無際的麥穗海洋,在他們身後則是一堆堆躺倒的金黃色麥垛和露出麥茬的黑土地。
然而他現在看到的,卻是一群農民駕駛著蓄力收割機輕鬆的收割著麥子,然後運到後方空地交給另一群人脫粒,這種農業機械化的水準,一點都看不出落後的樣子。看著這些俄國農民有說有笑的樣子,更是顯露不出農民被斯托雷平反動政府摧殘壓迫的苦難沉重來,
這令吳川意識到,也許這次在包爾基村的採訪,大約是得不到什麼有用的消息了。嗯,對於男爵和俄國政府來說,斯托雷平的改革為農村造就了多少福利,讓農民感受到了多少幸福,也許是個不錯的正能量新聞。
但是對於《美國新聞報》的讀者們來說,他們想看的可不是別人過得比自己好。《美國新聞報》不是一份針對工人發行的報刊,針對工人發行的報紙大多以大量的廣告、招聘和租房信息為主,還有就是工人們最為關心的本地新聞。這類報紙的背後都有著一個大金主支持,目的是希望通過近乎免費的報紙去引導工人階級的價值觀念。
而《美國新聞報》的售價並不便宜,相對於那些幾乎白送的商業報紙來說。《美國新聞報》的影響力也不夠廣泛,相對於那些擁有著著名記者的新聞報紙來說。
因此《美國新聞報》的廣告收入並不高,它需要依賴讀者的訂閱才能生存下去。那麼《美國新聞報》的售賣對象是個什麼階層呢?按照佩奇.開普蘭的說法,就是那些庸俗的紐約市民和附庸風雅的小資產階級。
這些人想要看什麼樣的新聞?他們想要看的,是那些比自己過得更不如意的人們的生活。通過窺視他人的痛苦,從而令他們能夠滿足自己的階級優越感,種族優越感和國家優越感,最終營造出一種虛幻的幸福感。
而在這個過程之中,他們還能夠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對那些從前高高在上的皇帝、貴族和上流人士進行批判,從而滿足了他們內心的自我崇高感,以為自己才是這個國家的決定力量。
所以,這些《美國新聞報》的讀者們,
第六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