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事情上他也不能夠做的太過,兩個人之間存在著輩分的區別,所以劉顯世在拉攏王文華的力度上,比之戴戡就差了很多了。
戴戡為了拉攏王文華,那個時候他常常的放低自己的姿態,在很多場合上稱呼王文華為「公」,並時常的對他說:「公之未來不可限量!」而且還常常的「勸導」王文華,不要妄自菲薄,不要寄人籬下,大丈夫要敢作敢為,敢為天下先等等吧,總之就是一些個奉承恭敬之話,這倒是讓王文華為此動了心,因為王文華這個人吧,怎麼說那,常言道,人無癖而不可教也,但是真的說起來,王文華這個人還真的就是沒有什麼偏好,就更不要說是癖好了。所以想要從王文華的短處上下手,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還是讓戴戡抓住了王文華的一個算是缺點,不能夠稱之為短板的方面。
那就是王文華有一些好大喜功,所以這也是為什麼戴戡要如此的奉承他的緣故了,只有從對手的短處下手,才能夠更容易的接近他,從而使得他能夠為自己做事等等。說起來,其實戴戡對於王文華支持自己並沒有把有多大的希望,但是他明白,其實並非是非得要王文華倒戈來幫助自己,就是他不去幫助劉顯世,亦或者是能夠不那麼聽從劉顯世的調遣了,對於自己來說,就已經是非常好的局局面了,而且戴戡實際上也是為了這樣的局面而努力的。
皇天不負有心人吧,在戴戡的多番「勸導」之後,王文華終於有了一些改變,他開始對劉顯世不再像之前那麼恭敬了,同時他也開始變得有些頭腦發熱,並且開始不自覺的將劉顯世稱呼為「老者」,以此來表現自己對於劉顯世這個「老傢伙」的不屑。
王文華的改變,劉顯世當然也是看在眼裡的,但是怎麼說那,畢竟兩人之間存有親屬的關係,所以他還是相信王文華的。
劉顯世這個人那,智慮短淺,處事遲怠,平時怠於職務,喜歡看小說、為人寫點字、打麻將、打紙牌。但是這不表示劉顯世這個人不能夠做一些機謀,劉顯世故意的向戴戡表現的自己對於王文華與他之間的聯繫完全不知情的樣子,而且還找了一個機會,將一本不知名作家的言情小說,送給了戴戡,戴戡見此,以為劉顯世全然不知自己與王文華之間的交際,所以他欣然的接受了那本小說,而且回去細心的品讀,當然了,劉顯世肯定不會白白的送給戴戡一本小說的,而且怎麼說那,劉顯世送給戴戡的小說其實也是殘本,至於為什麼是殘本其實這件事那,與劉顯世之前的行為有所關係,因為這本小說的作者,在一九一二年在人稱「二二事件」的問題中,遭到了屠殺,這本小說顯然已經不能再繼續下去了,因為作者已死,但是為什麼劉顯世還要將這本小說送給戴戡,這還要從這本殘片小說中,去尋找。
故事到這裡就結束了,但是小說雖然結束了,可是劉顯世的用心已經非常明確了,這是一個圈套,或者說,這是一個精神圈套,至於為什麼這麼說,想來大家必然的能夠從小說中看得清楚明白,不然的話,劉顯世也不會從眾多的小說中,單單挑選出這樣一本來作為禮物送給戴戡了。
不過顯然的戴戡陷入到了這個圈套中,而沒有能夠正確的分析局勢,他自以為得到了王文華的支持,或者說,王文華已經按照他的理想中的狀態而改變了,而且他也想方設法的將袁祖銘從貴州暫時調離了,他以為僅僅憑藉劉顯世現在所擁有的部下,本根不能夠與自己相爭鬥,但是他萬沒想到,就在自己享受著小說的同時,劉顯世的幾步棋,已經將他逼入了一個困境當中去!
因為就在這一點微乎其微的時間裡,劉顯世許久不曾動用的「耆老會」竟然被劉顯世請了出來,而且這一次不單單只是耆老會的原班人馬,還有許許多多不知道如何就成為了耆老會一員的新人,而且這一次,並非僅有一個耆老會參與了進來,還有前清的遺老、殘部,戴戡不知不覺中,陷入了一個難以應對的局面中!
「耆老會」乃是以郭重光為首的封建官僚、豪紳地主集團在革、命後成立的,任可澄、何麟書、張協陸合流,光復前夜向沈瑜慶獻計假、獨、立,由其組織保安會左右時局,然貴陽順利光復,保安會未及出爐即夭折,遂另起爐灶成立耆老會,意在左右貴州之政、權。
在辛亥革、命之前,貴州的政、權一直掌握在以張百麟,周素園為領導的
第三百六十七章 決戰前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