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國軍的攻勢非常的勇猛,駐守新鄉及其附近諸地的伍祥楨及其手下的北洋軍面對這樣的攻擊,實在是有些無力反抗,當然了,這絕不是說北洋軍的軍事實力差,而是作為此地軍事長官的伍祥楨,他本身就沒有太高的戰意。
說起來,伍祥楨手下有接近萬餘部隊,而且雖然相比之下裝備上存在一定的劣勢,可是人數上的優勢以及藉助四川特有地勢的防禦戰,伍祥楨本是略占上風的,可是因為他清楚自己的老本到底有多厚,所以他也不想真的和護國軍玩命的打上一仗。
而且伍祥楨此人在此時之前,雖然也有官職,但是手中並沒有什麼實權,而且其手下兵力確實有限,像這樣的萬餘部隊他還是第一次統帥,說起來,在這個年景里,軍人想要弄到錢。
雖說比較容易,但是首先的第一點就是你手中要有足夠的部隊,而且這樣還是在你本人首先在本地以及內閣中有足夠的勢力,保證你的上司以及和你同等官位的人,不會難為你。
而且即便是這樣的條件下,要是你沒有足夠的部隊,不說你能不能剿匪、平叛弄來撫恤、獎勵,就是讓你去刮地皮,要是手下的兵馬不足,萬一遇到了彪悍民風的老百姓的反撲。
這樣一來的話,先不說你能不能弄到錢,保不住自己的這點實力自己的命也要搭在裡頭。所以伍祥楨在此之前雖然也算是一個小小的軍閥,可是實際上他是一點實力、權利都沒有的,而且他也絕不敢太過刻薄的搜刮地皮。
所以伍祥楨的日子過得並不舒服,雖然袁世凱政、府每年都有一定的軍費發給他們可是相比之於他們的花銷來看,那不過是杯水車薪,而且伍祥楨這樣的小小的軍閥,或許還算不得軍閥的人物。
是非常尷尬的,因為他比之一般的同級別將官存在獨、立主持權,不隸屬與誰的部下,所以他不可能得到上峰的財政資源,而他那,又沒有實力與其他的軍閥爭奪資源,所以他的日子要是還能過舒服了,那可就是天理不容了。
正是因為這樣,所以伍祥楨才並沒有與護國軍殊死一戰的打算,因為他知道,此戰無論勝敗,那麼首先可以可定的就是這萬餘部隊首先都成了他的部下,他首先的就擴充了自己的實力。
那麼既然擴充了自己的實力,那為什麼還要去損耗這來之不易的實力那?而且說起來伍祥楨其實也知道,這一次雖然袁世凱調動兵馬的聲勢浩大,可是未必就真的能打過三路護國軍。
再加上革、命軍方面也有不知不覺的重組的意向,或許這一場戰爭真的未必這個戰爭的天平就會一直傾斜在袁世凱這一番,所以想到這裡,伍祥楨就不得不去揣度一下,自己到底應該站在哪一方了。
要是站在袁世凱一方的話,那麼袁世凱戰勝還好,可要是袁世凱戰敗那?蔡鍔眾人奪了大權之後,哪還有他伍祥楨的好果子吃嗎?而反之同理,所以伍祥楨所處的位置真的非常尷尬。
而且論起來,伍祥楨自己也說自己倒霉,那就是他怎麼著也想不到,足足八萬人的進攻軍再加上四川等地的數萬守軍,加在一起十幾萬人的戰爭,自己這一個小地方竟然成了第一戰場。
而且剛剛得到了前線的消息,劉國峰的炮團全軍覆沒,護國軍的步兵梯隊正在緩緩前進,逼近己方的陣地,前線駐紮的士兵向他請示應該如何應對,這才是讓伍祥楨最為頭疼的。
因為他自己還無法揣度出到底應該站在哪一方,而且之前的炮擊戰說起來真的要論出一二三的話,自己無論面對哪一方都還有一個解釋緩和的餘地,可是步兵方陣的進攻那就表示這二百米的距離之內。
雙方需要短兵相接,這樣一來的話,傷亡比例不但大大的加重了,而且要是自己一個不好,站錯了隊伍,日後哪一方取得了勝利,向他追究其白刃戰時的問題的話,他絕對是百口莫辯的。
想及此處,伍祥楨不由得嘆息了一聲,他決定採取一種比較隱意但是卻能夠保全自己的作戰方式。伍祥楨當下下令道:「即命令我部全部官兵,展開陣型與敵接戰,同時屬令全部將、校、尉官及全部作戰指揮人員,以『且戰且退,誘敵深入』八字為一切作戰核心。此命令,即刻執行!」
雖然看起來,伍祥楨的命令是出於對護國軍進行全面殲滅的角度制定的,但是實際上這不過就是伍祥楨的權宜
第一三七章 首戰告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