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 端午

    畢安和范無來到塘口的時候,河岸倆邊已經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在湖南的長塘口,一個老人站在塘口,手中拿著一條紅色的綢帶,他將手中的綢帶系在了塘口的一個長杆上,十幾個小伙子走過來摸了摸紅綢子。

    然後他們便走了下去,只見塘口裡依次排列著幾艘船,船頭為龍的樣子,船上擺放著一面大鼓。

    每隻船可坐十二個到十八個槳手,一個帶頭的,一個鼓手,一個鑼手。槳手每人持一支短槳,隨了鼓聲緩促為節拍,把船向前划去。坐在船頭上,頭上纏裹著紅布包頭,手上拿兩支小令旗,左右揮動,指揮船隻的進退。擂鼓打鑼的,多坐在船隻的中部。

    比賽在人們的翹首以待中終於開始了。青年橈手們意氣風發,頭上腰上各纏著一束紅布,在朝陽的光線下熠熠生輝。鼓聲響起,龍舟便如一支離弦的箭,在平靜無波的塘河上來去如飛。兩岸看龍舟的人都大聲吶喊,有的還把家中的鑼鼓都拿出來,重重敲打助威。

    船一划動便即刻嘭嘭鐺鐺把鑼鼓很單純的敲打起來,為划槳水手調理下槳節拍。一船快慢既不得不靠鼓聲,故每當兩船競賽到劇烈時,鼓聲如雷鳴,加上兩岸人吶喊助威,便使人想起梁紅玉老鸛河時水戰擂鼓的種種情形。

    更有好事的年輕人把事先準備好的「連環響」鞭炮掛到樹上點燃。一時間,吶喊聲、鑼鼓聲、劈劈啪啪的鞭炮聲交匯在一處,在河面上迴蕩,震耳欲聾。

    &間的端午,越來越熱鬧了」畢安開口說道,他曾見過第一次的端午節,只有幾個百姓朝河中扔粽子,賽龍舟的傳統是後來在發展起來的。

    一會的時間,賽龍舟已經結束,青年們走到老人身邊,老人把紅綢子從杆上摘下,纏在了賽龍舟中表現最出色的人邵生身上。

    邵生舉著紅綢帶朝大家擺了擺手,按照規矩走上台開始誦讀準備好的台詞:「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們長塘口一個重要的節日,每年都有很多慕名的遊客……」


    畢安聽著沒勁就拉著范無走了,一路上有很多小攤,上面擺放著香囊,粽子等一系列端午節特有的小玩意。而人最多的地方,而是要屬汨羅江。

    在汨羅江周圍,一個小孩子從攤上買好粽子,然後朝著江里扔去,周圍還有不少人和他一樣。畢安四周看了看才發現,在江旁邊立著一個木牌,上面刻著關於端午節的來歷:

    大約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屈原的人。

    屈原出生在楚國的一個貴族家庭里。他青年時代就有著出色的才幹,踏進楚國朝廷不久,便受到賞識,當了[左徒]這一僅次於宰相的大官。但是屈原實行政治改革的主張始終不能實現,終於被削職流放出去。

    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現在湖南、湖北的許多地方,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憂民感情的詩篇。後來楚國亡了,屈原心裹有說不出的痛苦,便來到泊羅江邊,抱起一塊石頭,縱身投入江里自盡了。

    屈原死後,人們為他建廟築墳,長久地敬仰他、懷念他。他死在農曆五月初五日,人們把這一天當作一個節日,即端午節。屈原的家鄉和中國南方廣大地區有個風俗,每到這一天就要舉行盛大的划龍舟比賽,據說划龍船就是表示救屈原的意思。

    人們每到端午節就要吃粽子,是因為在很久以前泊羅江邊的老百姓為了祭祀屈原,把米包成粽子投進水裡去餵魚,使魚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屍體。

    畢安看了木牌上的故事,意味深長的笑了起來,他在攤前買了個粽子,那粽子做的很是精緻,三角形的粽子被裹的很是精緻,畢安沒有把粽子投入江中,而是慢慢解開包裹粽子的繩子,然後嘗了嘗。

    &甜軟糯,很不錯」畢安開口贊道,賣粽子的大娘聽了後很開心:「那當然好吃,做的不好吃,吸引不到魚蝦,怎麼保護屈原」畢安點頭應了應,朝大娘買了一些粽子去找范無。

    范無在汨羅江上游,這裡的遊客很少,只有稀稀疏疏的幾個人。范無坐在江邊,看著手中的玉簡,五道花紋交際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圖形。

    每次收集一個鎮域鬼,玉簡上就會出現一個花紋,原本以為這些花紋沒什麼關聯,但是第五道花紋出現後,范無卻看出了些端倪范無,正沉思著玉簡上的花紋,眼前突然出現了一個粽



  
櫻桃小狗蛋推薦:  
隨機推薦:  櫻花之國上的世界末日  韓娛之崛起  坐忘長生  熱刺之魂  絕代神主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無常的日常"
360搜"無常的日常"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