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簡。
然後便是禮樂響起,巨大的編鐘、編磬排列成行,響起恢弘之樂。
鎛、鉦、鐸、錞於、鈴等樂器,也交替而行,將整個樂曲變得更加的複雜、繁瑣。
就楚河聽來,這些樂器混合演奏,未必多麼好聽,但是卻又有一種極為震撼心靈的感覺,令人在這種氛圍下,不得不變得更加的莊重肅穆,謹小慎微。
百家賓客,楚國滿朝士大夫,以及手持楚河發放出去的令牌,走後門進來的一些人,都已經在祭台四周跪坐好。
烈日雖然暴曬,卻無人叫苦叫累,紛紛直視著正南方向。
正南方,楚靈王身穿諸侯王服,一手托著一尊大鼎,正大步行來。
那重過千斤的大鼎,在楚靈王手中,卻仿佛輕若無物。
自禹皇往後,天下九州,氣運以鼎分之,故而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諸侯用七鼎,而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時行九鼎大禮。
鼎就是氣運,是身份地位的象徵,多高的地位,多高的資質,就能托起多少鼎。
春秋五霸,乃至後來的戰國諸多雄主,都曾試舉九鼎,紛紛失敗,這才不得不退回原位,不敢再征戰天下。
就是因為九鼎判定,他們沒有聚攏九州氣運的資質。
楚靈王身為楚國大王,七鼎之內,輕鬆舉起,仿佛無物。
所謂天子舉九鼎,匯聚天下運,這種說法以及約定俗成的模式,要等到楚霸王項羽自刎烏江,才正式宣告落幕。
至此以後,天子難舉鼎,而所謂九鼎就更變成了一種名義上的象徵,沒有了太多實際意義。
因為項羽曾經舉起了九鼎,這才匯聚了楚地最後的餘韻以及被秦王橫掃之六國殘餘聲勢,推翻了強大的大秦帝國。
但是最終項羽卻兵敗烏江,落得自刎身亡的下場。
並未成為九州之主,天下諸侯王。
哐!哐!哐···!
一連七聲巨響,楚靈王將七座大鼎擺放在了祭台之上。
接下來就是楚河這主祭出場了。
身穿著上古流傳下來,鳳羽編織的羽衣,手持著祝融枯木杖,頭戴鳳凰尾羽冠,腳踩著芒鞋,臉上畫著鳳凰五德紋,楚河以奇特的步伐,走上了祭台,站到了楚靈王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