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了是這麼個謠言,孫悅簡直是哭笑不得。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畢竟新軍從頭到尾幾乎就是他搞出來的,而新軍最大的支援工廠幾乎又全都在洛陽,以至於平日裡這幫洛陽軍隊自己的家眷進不去,卻每天看著裡面總有人出來跟他們吹牛,換了誰估摸著心裡都不會太平衡的。
洛陽的這點兵馬,大半都是後蜀和南漢的降兵淘老汰弱剩下的,一開始大家都沒什麼好抱怨的,畢竟俘虜麼,這工資待遇比之原來還好多了,高興還來不及呢,都在讚揚大宋官家仁德,可年頭一長,難免就會有歪心思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人性從來如此。
以前大家都是欺負南方的菜雞,也明白相比之下北邊的契丹才是真正的骨頭,所以這好歹也算是個理由,現在一聽說要北上打契丹,馬上就忍不了了,這不是典型的同工不同酬麼,於是怨念這東西就這麼有了。
對此,孫悅其實也表示理解,尤其是洛陽這地方那可是差一點就成了首都的,將士們都幻想過天子遷都過來之後他們可以被整編成新軍呢。
於是一時間軍營里就說什麼的都有了。
為了了解情況,孫悅還特意在軍營里住了幾天,命人四下打聽這謠言到底傳播到了什麼地步了,會不會影響戰心,結果是觸目驚心!難怪韓崇訓都不敢管了。
一開始的時候可能真的只是對同工不同酬的抱怨,可後來漸漸的就走樣了,而且走的邪乎,現在軍中居然有一個頗為主流的聲音在說,請朝廷落實了待遇再去出征,否則打契丹不比打南唐,一個窮且硬,一個富且軟,除了一點軍功將士們都沒啥奔頭,可特麼新軍的軍功那才特麼叫功勞,禁軍的軍功於大頭兵來講有個毛用?不落實了這個問題,咱特麼的乾脆不走了。
這說法是不是很熟悉?陳橋兵變之前,將士們也說殺敵立功無用,孤兒寡母不懂,不如先讓太尉做了天子,然後我等才好心裡有數,才能奮勇殺敵。
特麼的一個意思啊這是!
這是主流的聲音,至於那非主流,不是更溫和,相反卻是更暴力,有的大兵乾脆鼓吹起遷都來了,也不知從哪聽來的詞,張口就是遷都洛陽千年大業云云,朝廷應該先遷都洛陽,然後再考慮打仗的事兒,否則軍心不定。
這說法拿到開封去在軍隊裡恐怕都是有市場的,畢竟他們的家眷就在洛陽啊。再激烈一點的,就有叫囂先打開封的了,還有的乾脆說先帝之死蹊蹺,要立燕王為帝的。
別說韓崇訓不敢管了,就連孫悅也有點麻爪了,說到底晚唐以來國家動亂近百年,悍將逐君王這句話是有一個前綴的,驕兵驅主帥啊!
當兵的服你,你是得給我們這些當兵的實惠的,你給不了,老子就換一個人來領導我們,所以主帥為了不斷給將士創造福利,到最後可不就只能逐君王了麼。
趙匡胤這個君王做的固然很好,威望德行全都深得愛戴,為了他們趙家天下延續可以說是耗盡了心頭之血,並以舉國之力來建設新軍,其實問題都已經被解決的差不多了,如果按部就班的來,等到這都城一遷,禁軍中選其優良充入新軍進行一輪擴編,保管什麼問題都沒了,可他不是還沒遷就先掛了麼。
洛陽的兵可不是新軍,這是純粹的五代式禁軍,有奶就是娘。
軍心似海,將帥若船,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誰敢擰著將士們的根本利益硬來?再說鬼知道這謠言背後有沒有人安排策劃,八成是特麼的有的,當年陳橋兵變的時候趙匡胤也不可能是真的毫不知情,甚至於正常人第一反應就是孫悅自己乾的。
這特麼太冤枉了,因為這太符合他們孫家的利益了。
那除了孫悅還能有誰呢?趙光美、孫春明、呂蒙正、或是韓崇訓自己。這特麼查與不查好像也沒什麼意義。
這問題那是一定得解決的,否則別說打仗了,能不能領的走都是問題,於是孫悅乾脆,把將士們集中在校場上聽他訓話,也不局限於韓崇訓這點人了,田欽祚那邊估摸著軍心也沒穩定到哪去。
把點將台掏空裡面放上大水缸,起到擴音的效果,然後拿起一個簡易喇叭,孫悅對著台下的眾將士大喊道:「將士們~我是孫悅,之前當過你們的都監。」
哪知一放下話筒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