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百官議論紛紛,趙匡胤也在頗感有趣地看著他,趙光義則是面若寒霜,瞅孫春明的目光跟刀子一樣。
其實絕大多數的朝堂吵架,吵的都不是對錯本身,因為朝堂上很少有什麼事是絕對的錯,更沒有絕對的好,一件事情的好壞更多的還是在於你怎麼去理解他。
每一次吵架,說白了不過就是不同身份之間的一種碰撞罷了,這個層次的大佬,每一個人代表的都不是自己,而是他們身後的整個利益集團。
比如韓重贇,他哪怕似乎說不出個什麼所以然來,但這件事上他也必須得站出來,因為他是殿帥,身後是整個禁軍的將士,哪怕這事兒本質上對大宋是一件壞事,他也一樣會同意。
而趙光義則是文官領袖,他的立場其實也無關對錯,這種事他必須得反對,因為水泥這東西,用於內政的話不管怎麼用都能創造政績,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gdp神器,不管是為民謀福還是培植親信門生,這都是殺手鐧一樣的東西。
而現在若是換成了馬,那就跟他們整個文官系統沒關係了,至少是和他這邊的文官沒關係了,因為馬這東西是打仗用的,打出了戰功那是軍人的事,是樞密院的事。
相對的,武重,則文輕,聖人雖說什麼一張一弛文武之道,陰陽太極抱元歸一,但那其實都只是大道理而已,這世上最特麼沒用的東西就是大道理,中華歷史從有明確文字的國人暴動到宋初三千年了,就從來沒有過所謂的文武平衡的時候。
武重,則文輕,這是最淺顯的道理,而皇帝,就是在中間玩賴作弊調整砝碼的那個人。
不去管這事兒對大宋怎麼樣,就說對文官來說,對他趙光義來說,是絕對百害而無一利的,反而對趙普,卻是一個抓實權的機會,這事兒辦成之後也會提高他的個人威望。
這些道理孫春明到底懂不懂呢?他懂!他絕對懂,也正因為他懂,所以見他此時如此斬釘截鐵的打自己的臉,趙光義雙眸中都快噴出火來了。
是誰把你從一個小小的拉麵館掌柜,一手提拔成了今天的大宋首富,權知開封府的?這特麼如果在漢朝,我相當於是你的舉官啊,你這句話就已經構成不忠大罪了你曉得麼?
對此,孫春明也只好無奈地在心裡嘆了口氣,但面上,卻依然堅毅無比,趙光義直接站出來怒道:「你說實操沒有任何難度?你說這是一條善策?那我問你,從洛陽往秦州運水泥要怎麼用,人工你怎麼雇,多大的成本能回得來,如何保證商人們願意給朝廷販馬?」
孫春明一一對答如流道:「其實不用這麼麻煩,這東西,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現在無非是產量少,而且朝廷顧不上而已,這東西,洛陽的溶洞,並不算大,相比之下,反倒是川蜀地區到處都是,甚至於就在關中,石灰儲量也遠大於中原,如果都開發出來,莫說是從這往那運了,可能從那邊往這邊運,反倒更划算些。」
偷眼看了趙光義一下,發現他已經咬牙切齒了,孫春明只好假裝看不見,繼續道:「再說第二,商人逐利,乃是本性不錯,但一匹西北良馬市值二十貫,朝廷不可能原價從商人手裡收回來,事實上戰馬也的確不是利潤最大的物資,但這些朝廷想控制其實都是非常容易的。
臣提個建議,朝廷完全可以以戰馬來代替稅賦,來達到控制商人的目的,比如說,商隊出發再回來,每帶回來一個駱駝單位的貨,就要交給朝廷兩匹戰馬作為稅賦,至於駱駝上帶了什麼朝廷不去理會便是,如此算下來有沒有利潤?絕對有,而且很厚,我想天下商人應該都遠樂意接受。」
「再說工,工匠就由忠武軍的家人來做,朝廷完全可以補貼點錢麼,其實這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完全可以藉此來鑄造幾座完完全全的漢人城池,由朝廷派官員任縣令,任知府,大量發展胡漢混居,或許用不了幾十年,定難軍,就順理成章的變成現在的忠武軍、天雄軍也說必定了。」
「綜上所述,臣以為此策大善,對朝廷百利無一害,求官家千萬莫要猶豫。」
一時間整個朝堂上都沉默了,眾人想到這個策略上孫春明可能不會那麼聽趙光義的話,畢竟這是他兒子的摺子,而且這商人的事兒,他又確實是在這個事兒上的最中心的。
但是這孫春明以如此乾脆果決的方式直接打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