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下南湖

    第二天一早,楚孝文就來到了生產隊,生產隊裡也沒有很多人,只有隊長楚成華和幾個老漢在吸菸吹牛,然後就是幾個飼養員在照顧生產隊裡的幾頭牛、馬、騾子。因為是農閒時節,田地里的冬小麥等農作物長勢正好,人和牲口都不需要下地幹活。只有一部分比較勤快的莊稼人在一些小塊的自留地里,或者是田間地頭種了大蒜,水蘿蔔、胡蘿蔔、大疙瘩、大白菜等等其他鄉村常見的蔬菜農作物。

    楚營大隊算是魯西南地區的一個比較大的村莊,有人口四、五千人,全村分為六個生產隊,楚成華和楚孝文是第一生產隊的,在村西北角的位置。生產小隊不像大隊支部,有專門的辦公場所,還有辦公桌椅。生產隊是沒有什麼辦公場所的,生產隊長和大家聚會吹牛的地方就在牲口屋,也就是牛棚。但那個時候,生產隊裡的牛、馬,騾子的待遇都不錯,有專門的居住房屋,還有專門的飼養員照顧。第一生產隊有十幾頭牛,還有剛剛生產的兩個小牛犢。另外還有兩轅大牲口,就是馬和騾子。大牲口乾活快,還能為全隊社員撐門面!無論誰家有個婚喪嫁娶的,都是可以套馬車前行。三匹高頭大馬套上隊裡最新的馬車,飼養員鞭兒一摔,在空中一聲脆響,那叫一個氣派。

    牲口的日常飼料就是夏季收割的麥秸,秋季剛剛收的黃豆秸稈、豆秸皮和一些曬乾的高粱葉子。這些秸稈和麥秸都垛在村外的場坪里。飼養員每天一早用地排車拉到牲口屋,兩人合作,用閘刀將麥秸閘切成寸長,然後在淘草缸里用水清洗一下,撈出來,控干水就可以倒在石槽里,供牛馬享用啦!大牲口(也就是馬和騾子,我們老家這邊稱為大牲口)的待遇要好一些,村裡的孩子們可以利用放學後和各個假期去村外的田間地頭、溝渠窪地、河堤二灘去割草,然後送到生產隊的牲口屋換工分。飼養員再將這些青草用鍘刀切碎了,摻到麥秸裡面,這些新鮮青草,也只有那些大牲口才有機會享用。當然,現在是一年中的農閒季節,要是「三秋」和「三夏」農忙時節,牲口們的飲食待遇要提高不少,特別是大牲口,還要往石槽裡面加「料」。就是將黃豆、高粱、椒草等炒熟了,磨成粗面,然後均勻灑在石槽裡面的秸稈上。牲口們吃的好!但每天都要出力干農活啊!每天都要餵三頓,大牲口午夜還要餵一次,這就是馬無夜草不肥的由來吧!現在農閒的時候就沒有了那麼多講究,每天餵兩次,反正它們也不需要干農活,每天都是有飼養員牽出來,栓在院子裡曬曬太陽。大牲口也是在飼養員要晚上睡覺的時候,往石槽裡面加點草即可,而不必要午夜起來好好餵一次。

    記得小時候,飼養員趕著牲口耕地、耙田回來的情景。飼養員對牲口的照顧那是很細心的,小心翼翼,卸下轅繩、護具,牽到水槽邊飲水,然後就栓在食槽上,準備進食。馬和騾子卸下轅駕後,要牽到牲口屋旁邊的塵土邊上打個滾,大牲口們都是很費力地,舒舒爽爽的打個滾、翻個身子。有些沒有經驗的小馬還打不了滾,翻不了身子。當年我看著就知道好笑,現在這個年紀知道那是讓幹活很累的大牲口舒筋活血,可以得到最好的休息。


    照顧牲口,使喚牲口,教會馬、牛拉車駕轅,耕地耙田。是一門手藝,也是牲口把事們的驕傲!更是中國廣大農民群眾的農耕絕學,是傳統農學、農耕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現在天天講「國學」,繼承發揚傳統國學,不知道農學才是國學的精華,農學更是國學的重要組成。現在農村人都已經不會耕種天地了,更不會使喚牲口了!

    楚孝文在生產隊屋裡屋外轉悠了幾圈,見沒有什麼年齡相當的年輕人,都是年齡大了的老漢,也沒有人跟他打招呼、說話。隊長成華叔也只是看了他一眼,沒有問什麼。楚孝文看見常福哥在院子裡給牲口淘草,將軋切好的秸稈倒進大缸,用清水浸泡一下,再用鐵絲編成的大漏勺撈出來,倒進鐵篩子裡面控水。楚孝文想過去幫忙,常福沖他擺擺手,意思是不用。等常福哥忙完了這些,他用圍裙邊擦手邊走進屋,對成華叔說,

    「成華叔,這田地里都忙完了,我們是不是該下南湖撈草去了?」

    成華停下和老漢們的吹牛聊天,扭過頭,看著常福,問:「下南湖去撈草?到時候了嗎?」

    「現在正是時



第2章 下南湖  
狄方天元推薦:  
隨機推薦:  大官人  校花的貼身高手  百鍊飛升錄  逆天邪神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狄方天元的新書"
360搜"狄方天元的新書"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