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繼沖趕回別院的時候,父母已經走了,很顯然是發生了大事。
李載仁禁止高繼沖和王婉容外出,連外出看燈都免了。
李載仁和吳夏把閔平江、奚常、呂岩都叫到了別院。
「如果北漢不亂,我們可能真沒有一年的時間。」吳夏說得很直白。
「襄州在大災之後,屯兵十五萬。意圖明顯,楚國恐懼,所以派使者來當說客。希望我們能拖住漢軍。但是如果北漢安定下來,別說是我們拖不住,連南唐也拖不住。」
李載仁也道:「如果主上選擇和北漢對抗,內部可能不寧。」
他說的主上是指高保融。
閔平江和奚常臉色大變。
「荊南之所以現在還安定,有三個原因,一個是大人修荊江大堤,建紀南縣,平定土司之亂,收穫了一些民心。二來是大人選擇了與郭威大人合作。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主上要北上。主上北上,南平國就會隨著北上。沒有南平國,這裡就是北漢。做北漢的臣子,比做南平國的臣子要強。」
吳夏言語犀利。
「李谷為什麼容忍荊南,道理也是一樣,因為小公子要北上,大人選擇了合作。所以李谷不在乎等一年。」
「荊南不可守?如果我趁楚國之亂,搶占楚地,比如銅綠山。以火槍禦敵,不可以嗎?」奚常問。
吳夏道:「你能擋得住楚國的反撲,北漢斷絕後路,南唐和後蜀四面圍攻?當年武信王也是這樣想的,成功了嗎?」
奚常尷尬了。
高繼沖道:「如果給我三到四年時間,我還真不怕。但是現在匠作坊一天只能出幾隻火槍。建立一套工業體系需要時間。建立一直新軍也需要時間。荊南四戰之地,給不了我這個時間。一年,我只要一年時間,完成我的海軍,組建一支新軍。只要靠海的地方,我就把它拿下來守住。」
高繼沖皺著眉頭:「再給我十年時間,我誰也不怕。」
吳夏道:「所以我們要拖出這一年的時間。郭威以為劉承祐把他沒辦法,但是有沒有辦法是一回事,想不想整他又是一回事。劉承祐左右也是一個皇帝,總有幾個親信和近臣。」
奚常道:「這我知道,漢主自從關西罷兵,就與後贊、李業等近,與蘇逢吉、史弘肇、楊邠遠。認為天下大定,嬉遊無度。而太后親族有了求官的聲音。史弘肇與楊邠認為中國四分五裂,並未一統,如何是享樂的時候?所以每每壓制。太后有故人子求補軍職,史弘肇斬之。漢主賜教坊使等玉帶、錦袍,往謝弘肇,弘肇說健兒為國征行者尚未有偏賜,爾曹何功,敢當此乎!悉取所賜還官。漢主不能主持朝政,所以每日只是遊樂。李業等人多次詆毀大臣,漢主只是笑,不進行處罰。」
吳夏道:「史弘肇為相,以軍法治國。楊邠清廉但專權。曾經與劉承祐在大殿議事,對劉承祐說這件事你不要說話,有我在。李太后的弟弟向他要官,他沒給。劉承祐想立愛妃耿氏為後,楊邠力諫,未立。及耿氏死,劉承祐欲以皇后禮葬,楊邠又持反對態度。劉承祐大怒但卻楊邠強項不退讓。後贊,兗州瑕丘人。拜飛龍使,楊邠執政,贊久不得遷,頗有怨言。因為與劉承祐近。所以可以一用。」
李載仁憤憤地道:「還有一個人,就是郭允明,少為劉知遠廝養,以為翰林茶酒使。劉承祐對他也很親近。驕橫無顧避,連史弘肇等都不能禁。他出使荊南,頗為無禮,現在是飛龍使。此人膽大妄為,可以一用。」
吳夏點頭道:「我們在開封傳言,郭威、史弘肇、楊邠結黨,屯兵荊襄,是防備不時之需也。別的不要說,就自然有人去多事。」
「蘇逢吉與史弘肇不和,為什麼不找蘇逢吉?」奚常問。
「蘇逢吉雖然與史弘肇不和,但是此人太聰明,且不會因為流言而廢國事。所以找他沒用,反而讓他起疑心。其實開封的大勢已經漸漸轉向對郭威不利,只是早晚而已,我們需要在合適的時候推上一把,郭威就無暇顧忌我們。但是如此我們的時間就定死了。因為劉承祐註定是要失敗的,越早發難,失敗的越快。北漢整合也越快。」吳夏道。「到時候郭威以強軍臨境,我不走也得走了。」
「走也沒什麼可惜。」高繼沖道。
「但是要早
第一百四十七章 離間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