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使者趕回去了,他擔心自己的消息不到,自己的主子會在憂懼中死去。
大部分的內閣成員也趕回內閣去了。但是拓跋恆和孫光憲、梁延嗣沒走,李載仁把吳夏也請了過來。
「楚國使者有一點所說是正確的,那就是主上和小公子會得到南平王和渤海王的爵位。但是有一點他說錯了,就是李谷陳兵襄州,可能不是意在荊南和楚國,不再外,而在內。」拓跋恆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江南事務只是一個理由,就是把軍權實際上掌握在郭威手中。郭威平定三叛,功高震主。郭威在回師途中,任意罷免朝中大員,群臣沒有人反對,反而叫好的人比比皆是,這意味著皇權不彰。劉承祐年輕氣盛,而朝中大臣服郭威,而不服他,也不尊敬他。雖然郭威現在還沒有反心,一心為國,但是就怕劉承祐容不得他。爬得越高,跌得越慘,北漢內亂恐怕不遠,其猛烈的程度只會比楚國高,而不會比楚國低。」
吳夏點頭道:「這一點我同意拓跋先生,所不同的是,雖然北漢內亂,但是實力不會被削弱,反而會增強。郭威也許並沒有發現危險,或者認為劉承祐不敢把他怎麼樣。但是手下的大臣卻已經想到了,鳳州和襄州集中了北漢半數軍隊,而且都是精兵。如此算來,恐怕有所準備的不止有鳳州和襄州,其它各州,只要是歸心與郭威的人,都做了相應的準備。在這種情況下,劉承祐不可能殺得死郭威。恐怕連殺郭威的人都沒有。北漢經過此役,各勢力被郭威整合,所以只會比現在更加強盛,而不會衰弱。」
「如果殺死了郭威呢?」拓跋恆還是抱著幾分幻想。
「沒了郭威,還有郭威的兒子郭榮。據說郭榮比郭威更加雄才大略,有掃平天下之志。沒了郭榮還有其女婿張永德,這些人都是有大才之人。」吳夏嘆了口氣,搖頭道。「據我估計,鳳州和襄州幾十萬大軍,不可能交給李谷,李谷雖然也是雄才大略,但是他是個文臣,善於守而不善於攻擊。所以統領大軍的只能使郭威靠得住的人,不是郭榮,就是張永德。」
孫光憲突然道:「是郭榮。」
眾人都看著他。
「主上可能不是荊南節度使,而是荊襄節度使。」
聽到孫光憲這麼說,吳夏到沒說什麼,但是拓跋恆大吃一驚。
「主上會沒了軍權?」拓跋恆問。
孫光憲點了點頭:「不過小公子有。」
孫光憲解釋道:「先前有不利於主上和小公子的傳言,施參事說可能是來自南唐和李谷大人。高舍人派人去詰問。李谷大人派人送過來了一封書信。」
孫光憲把懷裡的書信交給高保融。
高保融拿起屬性,卻發現這是一封沒有頭的信件,只是落款是李谷的親筆簽名。但是仔細查看,就發現這封信不是沒有頭,而是頭被裁掉了。
高保融就看了孫光憲一眼,那一定是文頭有什麼高保融不方便看的東西。
孫光憲臉色不變,既然他敢拿出來,他就不怕懷疑。而且懷疑也沒用,這是大勢所趨。
高保融把信看完,沒有傳遞給其他人,而是收進了懷裡。
「既然如此,主上完全可以答應下來,利用郭威終究要與主上合作,將時間往後拖,既能答應楚國的條件,也能夠為小公子創造足夠的時間和相對較好的條件。一旦北漢內亂。襄州大軍不會南下,而會北上。至於內亂結束後的事情,就不是我們能夠掌控的了。」孫光憲建議道。
孫光憲想了想道:「也許還能為小公子多準備一隻騎兵。」
李載仁猜到了書信上寫了些什麼,問:「也許主上能討一個魯王。」
孫光憲一笑:「那不可能,那和在北方立一個南平國有何區別?主上和小公子不可能會在一起。」
吳夏點頭道:「確實是這樣,如果讓大人掌兵,大人可以南征,如果能夠擁有吳越或南漢一州之地最好。如果不讓大人掌兵,可以為南方一郡郡守。只要不與主上連成一氣,就是安全的。千萬不可入朝,因為一旦入朝就會成為要求主上的籌碼。荊南之地不可留,是因為荊南位於腹心,所謂心腹之患不可留也。除非大人有能力抵抗北漢數十萬大軍和日漸雄厚的國力。」
吳夏道:「大家應該知道河中之戰,這不是靠什麼軍力和武器。就是
第一百四十三章 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