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丕第一次御駕親征東吳屬地時,巴蜀成都一群謀臣都在紛紛議論,要主戰攻打曹丕的東都洛陽。
其實......區區荊州九郡在主公玄德的大作為下損失殆盡,盡數歸吳了,此外還損兵折將,幾乎把我之前所付出的一切努力瞬間賦予流水......
就這隊伍還攻打洛陽?要不要攻打此刻位於地中海沿岸的神聖羅馬帝國?
人家一個軍團可以把這種羸弱之兵,雞犬之伍,打得找不到北......
畢竟領軍我的和當兵的都很菜,還不知道自己是個什麼作為。
我在成都帝宮朝堂上聽到幾個蜀中官員上前陳述這等建議,心裡也說是夠了。
要去你去?你能行麼?自己沒有戰力也沒有謀略和膽識,一番空談有什麼現實意義?
曹軍很多都是承襲之前漢軍建制,武器盔甲,刀矛器械,陣法和兵車,這一切都是有十分長久和成熟的軍事基礎的。
蜀中才剛開始灌輸這樣正規化的軍事理念就談到去攻打別人。
等你蜀中出兵時,人家在城裡早就準備好一切等著你來了。
換做是曹丕,他不可能輕易我的攻取西川巴蜀之地,因為什麼?天時、地利與人和他都不具備。
他的戰馬合適平原地區衝殺,戰車和各種兵種配合都是在平原地區才能展開。
山地之中,他無法戰鬥。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蜀中軍兵善於打伏擊戰,偷襲戰,破襲戰......換做平原地區我的陣地戰,從兵馬到裝備都要升級。
製造這些需要十年和二十年的儲備。
比如弓箭,箭頭的鑄造就只要五十萬支箭。
幹嘛要這樣多?
對面曹丕的虎賁軍就是三十萬。
其餘的雜兵還不算。這人均算來這樣的數量還是個基本基數。
射出去,你不占領對方城池,箭還回收不了,後期再製造害的等,路上運送還得時間。
這就是後勤戰備必須得去考慮的問題。
打仗不是說前面打就可以了,戰士也有疲勞的時候。
所以有沒有軍隊換防?有沒有救傷的一套後勤力量。
和強大的曹軍對壘,你的一切後備得充分準備,這不是十年可以做到的。
何況蜀中全部是一群閒散之人,不為軍隊事實操勞的貨色。每一個都是為自己在撈取利益和好處。
所以它們的所謂的策略,等於是毫無根基和來由的策論。
-
之前主公玄德75萬大軍一敗,很多的軍用物資和裝備,補給和軍械,幾乎全部喪失殆盡。
好在人員我暗中救下60萬,武器裝備也最大可能的救出來一半有餘。
但是運送這些輜重的馬車,馬具等等一切都是損失乾淨了。
人活著就是萬幸,真的再論進攻長安。
讓誰去?用什麼裝備打?誰出錢來打?
這些問題蜀中的群策臣一面對這些問題,個個呆若木雞。裝不存在了。
所以這些都是大事面前,事實純屬無用之人。
他不會出錢,出人,出裝備去打的,他只是君子動口不動手的隊伍。
這樣的人蜀中何止幾十萬?
但是荊州之地危險時,只有我一個人去打,還挫敗曹操和東吳聯合大軍五十萬。
在我得勝之後,不僅僅沒有得到一毛錢獎勵,還被這群小人在主公面前說我是為了彰顯自己有才能,打算功高蓋主。
因此,蜀中遲早有難,是因為有這一群不知道羞恥的隊伍存在。
他們大不了投降,顧著自己一家大小的小命就好,主公的基業和江山社稷的安危,說起來和他們或許很遙遠。
在進入四川之後,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大漢之前不大力治理蜀中,只是派皇親國戚來享受這裡,但是從來不認真的去治理。
原因是這裡的土著人,文明很不開化,很難教育。
畢竟這裡和雲南貴州等地,在公元元年之後不久,這裡還很原始蠻荒。
畢竟這裡生產很落後,民眾對外政局則是很不積極。
否則不叫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