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幾十萬兵馬出師,後主劉嬋此刻引領百官,送出成都北門外十里。
我就此別過了後主,蜀軍此刻旌旗招展,戈戟如林,盔明甲亮。
我身後站著二十歲出頭的後主劉嬋,坐上我的車轎,率領蜀軍向漢中進發。
這邊的曹魏集團邊庭守軍探知此事,飛馬報入東都洛陽。
第二天,這曹睿上朝,身邊近臣就開始上奏:「西南邊關守軍,一早傳來最新消息:諸葛亮率領大軍三十餘萬,出兵漢中,令趙雲、鄧芝為前部先鋒,蜀中大軍犯邊境。」
少主曹睿豈能是經歷過大陣仗的人,此刻已經是六神無主,於是問手下群臣:「大敵當前,誰可為將?」
庭上一人應聲而出說道:「臣的父親死於漢中,如此切齒之恨,未曾得報。如今蜀兵來大舉犯境,臣願引本部猛將,更是希望陛下賜關西之兵,前往破蜀,如此我等,方能為國家效力,下報殺父之仇,臣等萬死不辭!」
大家側目一看,這人是夏侯淵之子,夏侯楙。
他的父親就是個爆裂性格,其子性格更烈,又兼傲慢,自幼時起就與夏侯惇為子。
之後,夏侯淵攻打巴川時為黃忠所斬,曹操也是心裡過不去這坎,以女兒清河公主,招夏侯楙為駙馬,因此朝中的諸位臣公才得以欽敬。
這世上的人都是趨炎附勢的,何況功勳大將夏侯淵戰死。人已死,這樹倒猢猻就散,人都是歷來很現實的東西。
曹操這樣拉攏夏侯淵的後人,也是維護那些功勳之臣的利益,不至於後繼無人。
否則作為集團的董事長,只懂得卸磨殺驢,他的集團還會有人才進來?還談到發展和壯大才是夢想。
但是這夏侯楙雖一直掌控朝中兵權,未曾臨陣。
所以夏侯楙系當時的官家、富戶的紈絝子弟,空有其表。
當時夏侯楙自請出征,曹睿即刻命他為大都督,調關西諸路軍馬前去迎敵。
司徒王朗諫出列阻攔說:「陛下,此舉不可。夏侯駙馬從不曾經歷戰場,更沒有展示過謀略。如今陛下給予此人如此重擔,非情事所宜。更何況對面這位人可了不得......這蜀中丞相、諸葛亮足智多謀,深通韌略,極其懂得用兵之道,我等萬萬不可輕敵。」
夏侯楙也是個上脾氣的貨,於是立刻罵道:「好你個司徒王朗,難道你暗中勾結這諸葛亮,欲為內應麼?我自幼跟著父親學習用兵韜略,早就深通兵法。你為何如此欺負我年幼?我若不生擒諸葛亮,誓不回見天子!」
王朗等人聽到這貨的狂言,一時也不敢言語了。
於是,在曹魏朝中橫衝直撞的夏侯楙辭別了魏主曹睿,星夜帶著屬下人等騎馬到長安,調關西諸路軍馬二十餘萬,來敵蜀中軍隊。
蜀漢和曹魏這兩邊在積極的準備戰鬥,自然世人在一邊看著的,說著的,閒著的,嘲諷著的人也不少。
說好說壞的什麼人都有。包括這本書,無論你怎麼去創新和標新立異,一群人總是認為你在套用和借用甚至於抄襲。
畢竟千古文章一大抄,很多人在大抄大改。
所謂的創新,我們事實能看到,亦能有多少人在開創一種新。
在回頭說,統治階級一直在把持教育、經濟和軍事。你要標新立異就面臨著你本身就離經叛道了。
要不你就觸及到他黃線邊緣,你立刻就被小人所警告,要不你涉及到敏感,你就準備被其大棒瞬間擊殺......歷史上,他們從不給人民說話的真正場所和機會。
這就是他們曾經的王道。
人,對一種事實的認識,其固有模式已經在最開始就是形成為這樣了,你再也改變不了。這正是他們所希望的......和預期的效果。
世人都是談感情去看《紅樓》論戰事就看《三國》,但是為何三國之說,一直為後人所推崇,還被日本和西方國家很多軍事學家作為範例和教材?
因為它有最開始的文學開創性,對歷史戰爭的全面指導性和歷史學術研討價值。
蜀中大軍一路急行軍,前峰將士已經兵至沔陽,這裡途徑馬超墳墓,我再次駐軍半日,令其弟馬岱掛孝,我換了素袍親往祭奠。
祭畢,回到大營寨中,和
第425章 出師伐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