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雖然能理解太子中興大唐的抱負,一心想收回河西走廊和安西,畢竟是年輕人,有雄心壯志是應該的。筆神閣 m.bishenge.com
但理解歸理解,李泌態度依舊很堅決,也很鮮明,在河北和中原的藩鎮割據問題未解決之前,要儘量維持西部穩定,就算安西軍再悲壯也不能改變國策,否則西部不穩,會嚴重分散朝廷解決東部問題的精力,兩線作戰,最終會讓大唐財政陷於崩潰。
李泌告退走了,臨走前還困惑不解地看了一眼桌上的詩句,聖上怎麼會知道這兩句詩,不過他沒有多問,估計是左拾遺上報的民情。
李适心中喜憂參半,喜是財力問題可以得到緩解了,如果巴蜀的錢糧運抵長安,他還是決定用錢來獎勵將士,而不用土地,用土地雖然好,但自己的旨意已經下達,再出爾反爾會影響天子的信譽,可以讓政事堂正式推行獎勵軍功的規則後再執行。
而憂是朝廷態度堅決,反對收復河西走廊,即使出現機會,朝廷也不願意去抓住它,在這件事上,李适感到異常孤立。
這時,宦官霍仙鳴送來一批奏摺,他官任樞密使,這個職務主要是將天子的意圖傳達給門下中,主要起到溝通天子和宰相門之間的一座橋樑。
唐朝的聖旨兩種,一種是由中省草擬,用白麻紙,叫做白詔,比如三以下官員任命、地方開倉放糧、修建城池等等,都是相權範圍,政事堂擬旨後,天子只有批准的權力,卻沒有否決權,而反駁權在門下侍中手上。
天子只能對一些重大的軍國政務做出決定,而且還不能獨斷專橫,必須要經過早朝的充分討論,君臣達成共識後才能頒旨,實際上君權受到了大大的限制。
唐玄宗李隆基在執政後期創立了集賢殿大學士,他直接讓大學士草擬旨意,這種聖旨是由黃麻紙寫,叫做黃詔,實際上是從相國手中奪回了一部分擬旨權。
經過數十年的磨合和妥協,白詔和黃詔漸漸有了明確的分工,黃詔不涉及具體政務,只在重要任命、冊封、大赦以及重大軍國事務上發表詔,而白詔也必須要先讓天子過目後再正式擬旨,這中間的聯繫人就是樞密使,天子看完奏摺後,讓樞密使去傳達自己的意見,然後政事堂在正式擬旨時就會考慮天子的意見。
如果天子勤政,樞密使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溝通橋樑,可如果天子怠政或者自身被宦官控制,樞密使表達就不是天子的意見了,而是他們自己的意見,這就是晚唐宦官掌權的制度根源。
直到五代後才徹底廢除了由宦官擔任樞密的慣例,該由文官擔任,到了宋朝,樞密使又漸漸由武將擔任,而且職權範圍也偏向軍隊。
霍仙鳴見天子久久凝視著兩句詩,便柔聲道「雖然相國和朝官們一致反對收復河西,但據卑奴所知,天下百姓和三軍將士都強烈要求收復河西走廊和安西。」
「天下百姓和三軍將士」
李适苦笑一聲,大唐可不是靠他們來治理,他們支持有什麼用
霍仙鳴實在太了解李适的心思,他想收復河西,但又沒有魄力和大臣叫板,更沒有勇氣直接下旨,想認命可又不甘心,所以在這件事上患得患失,一直舉棋不定。
「其實陛下可以給郭宋一定的用兵自主權,理由就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等生米做成熟飯,大臣們也無從指責陛下,他們只能把矛頭對準郭宋,讓郭宋去承擔這個後果。」
李适連連點頭,這個辦法不錯,讓郭宋自己決定是否收復河西,河西那麼遙遠,自己一句不知情就能推卻了。
「那軍隊的補給怎麼辦」李适又想到這個重要問題。
「陛下,郭宋不是在快報中說他繳獲了大量牛羊嗎我看朝廷似乎也無人關心,這些戰利不就是他的補給嗎給他三萬軍隊,朝廷只管軍俸,其餘補給自己解決,相國們不就最詬病這個嗎
一旦他自己解決了後勤補給,相國們也無從指責了,至於吐蕃也好,回紇也好,他自己惹出的麻煩自己去解決,說不定引發回紇和吐蕃為了爭奪安西而爆發戰爭,大唐的隴右和河東反而安全了。」
霍仙鳴的話句句說到李适心坎上,雖然給郭宋自主權太大,未必是好事,但只要能收復河西走廊,奪回安西,李适倒也能夠容忍。
李适負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