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無恤2014」每章必見,謝了。)
~~~~~~~~~~~~~~~~~~~~~~~~~~~~~~~~~~~~~~
饒樂水(今內蒙沙拉木倫河)兩岸,地處大興安嶺余脈,水草豐美,山林蔥鬱,平原廣袤,是難得的牧場。鮮卑人,準確的說,是中部鮮卑的牙帳,就設在此處。
鮮卑與烏丸同出東胡,東胡為匈奴所滅後,兩族均併入匈奴。兩漢時期,經過漢庭數百年持續打擊,匈奴崩裂,分為南、北匈奴兩部。北匈奴遠遁中亞,南匈奴內附,成為漢庭西疆守門犬。只不過這隻犬狼性未消,凶焰猶存,漢強時就是老實的忠犬,漢室衰微,立即露出獠牙,屢犯邊郡,甚至一度攻入長安,最後更成為五胡亂華的元兇之一。
《三國志》對此有載:「(匈奴勢衰)然烏丸、鮮卑稍更強盛,亦因漢末之亂,中國多事,不遑外討,故得擅漢漠南之地,寇暴城邑,殺略人民,北邊仍受其困。」
北匈奴西竄之後,漠北出現勢力真空,原為匈奴人奴僕的鮮卑與烏丸迅速崛起。
鮮卑「依鮮卑山,以山為號」,「鮮卑」意為瑞獸或神獸,其來源自部落中有一種後世已經滅絕的異獸角端牛。《山海經》中有載,「角端」是上古傳說中的一種獨角神獸,鮮卑人以之命名,又取角端牛之角,以角為弓,俗謂之角端弓者,與貊弓共稱為漠北名弓。
東漢中後期,鮮卑趁勢占據蒙古草原,吞併匈奴余種十餘萬落,開始強盛。桓帝時,檀石槐統一鮮卑各部,分地為三:右北平以東為東部,右北平到上谷為中部,上谷以西為西部。三部各置大人管理,直屬檀石槐。
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鮮卑單于檀石槐死,其子和連繼立,和連既無才力,性又貪淫,斷法不平,人眾叛者居半。靈帝末年,和連在鈔略北地郡時被人射死。其子騫曼年小,兄子魁頭代立。後蹇曼長大,與魁頭爭國,部眾離散。魁頭死,弟步度根立,是時代郡以西的鮮卑都已叛離,代郡以東的中東部鮮卑也分裂為三個勢力集團,其大人一為步度根,其部眾分布在并州的太原、雁門等地;二為軻比能,其部眾分布在幽州的代郡、上谷等地;三為東部鮮卑素利、彌加、闕機,部眾分布在幽州的遼西、右北平、漁陽塞外。
馬悍所建立的漢戈部,正處於漁陽與上谷之間,而他所擊潰的犍提部扶羅韓帳下三百騎兵,正是中部鮮卑的精銳。扶羅韓其人,便是西部鮮卑大人步度根的從兄。而此時扶羅韓所屬帳落,正與軻比能聯盟,是中部鮮卑的主要盟友。所以,馬悍在濡水北岸的驚胡三擊,對軻比能部造成的衝擊之大,遠遠超乎其想像。
暮色四合時,原野遠遠奔來數十騎,俱為氈帽皮襖的胡人。所過之處,不停與巡弋的鮮卑騎兵、牧羊馬的牧民打招呼,顯得極為稔熟。當這一隊騎士馳近護衛森嚴、旌麾獵獵的巨大牙帳時,帳簾掀開,三個頭戴白貂帽、帽插白翎、身著素色單襖、腰佩獸鏤帶鉤、鉤上懸掛著牛皮鞘長刀,體格強壯的男子笑容滿面迎來。
騎士紛紛下馬,為首兩名二十出頭的青年大步上前,向三個男子一一脫帽致禮:「閻柔、閻志拜見軻比能大人、扶羅韓大人,哦,還有泄歸泥小王。」
三男子正中一人,也是二十出頭年紀,眉毛極粗,眼睛突凸,臉圓如盤,鬍鬚如針,配上胖大粗橫的身軀,頗顯威猛。此人正是中部鮮卑大人軻比能。
軻比能左側之人,年約三旬五六,身材略高,五官粗獷,手長腳短,其狀頗異,此人便是犍提部大人扶羅韓。而扶羅韓身後之人,正是其長子、被馬悍單槍匹馬驅逐而逃的泄歸泥。
軻比能哈哈大笑:「時隔三月,又見到閻氏仲昆,真是令人欣喜啊!」軻比能笑聲粗豪,給人一種很豪爽的感覺,當然,他的敵人絕不會這樣想。
閻柔年約二十六、七,身材很高,面孔狹長,眼細如刀,頜下一叢短髭,頗顯精悍,膚色因常年奔波而顯得黑紅粗礪,但眉宇間透著一股鮮卑人極少見的書卷氣。這不奇怪,因為閻柔本就不是鮮卑人,而是幽州廣陽(今北京房山)漢人。閻柔少年時被鮮卑人所擄,憑藉其機敏及略識文字,頗通周易,占卜扶爻,硬是將崇巫信神的鮮卑人騙得服服貼貼,漸漸在鮮卑人及烏丸人中取得一定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