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大盟!謝謝ufgw、頂呱呱。呱呱)
~~~~~~~~~~~~~~~~~~~~~~~~~~~~~~~~~~~~~
當從北面馬首山道殺來的遼東、烏丸聯軍,正蜂擁渡河之際,南面的公孫續大軍,也抵達距白狼城約二十里的一片丘陵。而在這裡,他遭到一支軍隊的攔截阻擊。
這支軍隊打出的旗號,是一個「樂」字,而旗幟上的旄飾,表明這是一位軍司馬。
白狼營的軍司馬只有三人,姓樂的只有一個:白狼營步軍司馬,樂進。
公孫續親率數十騎登上高坡,察看三百步外,那座丘陵上正忙忙碌碌布陣防禦的白狼軍兵。
公孫續先是一喜,這支阻擊軍隊人數甚少,看來所得情報不假,遼東人與烏丸人正大舉進攻,白狼營主力當是奔赴馬首山道阻擊強敵去了。繼而又一驚,公孫續也是將門子,縱然不是很出色,但底子還是有的,對軍陣戰列都很熟悉,看著看著,臉上收起輕視之色,神情嚴峻。
樂進所率的這支人馬不多,只有五百步卒,二百騎兵,共計七百步騎。二百騎兵,是清一色的弓騎,即狼牙飛騎。五百步卒中,三百為戰兵,二百輔兵。
此刻,士兵們正在各自隊率、屯長指揮下,按照平常訓練的要求,忙碌而有條不紊地開始布陣。刀盾兵、長矛兵、斧槌兵、弓弩兵各就各位。輔兵隊率、屯長指揮輔兵們從牛車上把鹿砦、拒馬、木蒺藜、鐵蒺藜、木樁等各種障礙物抬下來布在軍陣前面,戰車也作為障礙物擋在外圍,二百騎兵牽著馬分布在陣形兩側,一片肅殺。
白狼軍布了一個圓形陣。外圍是拒馬、鹿砦、木蒺藜和幾排名為「參連織女」的鐵蒺藜、後面一排排的兩頭尖銳的木樁牢牢的釘在地上,圍成一片防護欄。防護欄每隔百步設有門,欄後是經過改裝附有擋板能防箭的戰車,擋板相連宛如城垛。車後是射程最遠的弩兵部隊,弩兵後面有一排刀盾兵。一排長矛兵做掩護,最後面則是一隊斧槌兵。各排各列之間均有走道以備出擊和後退,一直綿延到土丘下。土丘下又有一排防護樁,後面是弓箭手和佩有小盾、環首刀的步兵。
陣中立有兩丈多高的飛樓,飛樓上有旗手、號手和瞭望手。
樂進在土丘頂居中而坐,十餘名甲士和鼓手簇擁兩旁。身後的軍司馬大旄及白狼獵頭旗,在斜陽下如浪展卷,發出「啵啵」之聲。
僅僅只有七百兵,但在樂進的布置下,卻層次分明。法度森然,那氣勢,儼然萬軍大陣的模樣。無怪乎連占據絕對兵力優勢的公孫續,都被震住。
漁翁不是那麼好做的。戰爭不是唱戲,搖一搖羽扇或摸出個錦囊,強敵就灰飛煙滅。每一個策略的達成,都需要付出行動與努力,甚至流血犧牲的代價。在樂進的計劃中。要想讓鷸蚌相爭,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精確控制南北之敵抵達白狼的時間。
從行程上看。北面之敵因需渡過白狼水,抵達白狼的時間會比較晚。而南面之敵早已渡過玄水,八十里坦途,通暢無阻,若不加以阻攔,將會早早抵達白狼。如此。整個計劃就完全流產。
據此,樂進提出「南阻北放」的方針:北面之敵放進來。南面之敵則以一部兵力阻擊,拖延時間。直到天黑。
這是白狼營步兵的首戰,對手,是四倍於已的幽州軍。
儘管是新兵首戰,而且是以寡敵眾,但樂進卻夷然無懼,甚至信心滿滿——七百兵馬或許不能擊敗對方三千人馬,但擋住卻不在話下。
樂進的信心不僅是因為有二百狼牙飛騎的協助,更來自於麾下步兵中的兩支特殊部隊:斧槌兵與強弩兵。
斧槌兵,持十五斤重長斧或鐵皮包木重槌,披重鎧,為防禦力與破壞力至強的重步兵。
強弩兵,執新型蹶張弩,超遠距殺敵,為騎兵克星。
聽上去,這與袁紹的大戟士及先登死士差不多,而白狼斧槌兵卻更勝一籌,他的特殊,就特殊在其鎧甲上。
三國時期,將士的防護多數都很簡單,一般士兵都不可能裝備頭盔,只以青、褐布巾包頭,故稱「蒼頭」。鎧甲,除非是有穩固地盤、兼錢糧充足的軍閥,或許會給部分精銳裝備兩檔鎧。那些四處流亡的軍閥,比如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