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大盟、趙無恤2014、潔曦、s0514024、ufgw諸君的支持,亦如春風拂面,謝了!)
~~~~~~~~~~~~~~~~~~~~~~~~~~~~~~~~~~~~~~~~~~~~~~~~~~~~~~~~~~~
把高句麗故地變為大糧倉?對,也不對。----
高句麗故地,就是後世的吉林東南一帶,連綿千里的長白山脈橫貫其間,這片地域山多水多耕地少,並無耕種優勢。但順著這裡往北,是夫余、是邑婁、是沃沮、是肅慎……除了夫余勉強還有個國家的樣子,其餘全是部落聯盟,要征服他們並不費力,只需要時間,尤其是肅慎,其所分布的廣大區域,就是後世的黑龍江。
東三省,黑土地,共和國的大糧倉啊!
三國時代,軍糧問題向來是第一問題,無數場戰爭都牽涉、圍繞著軍糧。
興平元年,曹操第一次征徐州,眼看就要打下剡城,結果後方沒糧了,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還是同一年,還是曹操,與呂布爭兗州之濮陽大戰時,雙方正打得不可開交,結果又是因為缺糧加蝗災,兩家不得不罷兵。史載「是歲,谷一斛五十餘萬錢,人相食。」
興平二年劉備被呂布襲取徐州後,收拾散卒跑到廣陵一帶,「備軍在廣陵,飢餓困敗,吏士大小自相啖食,窮餓侵逼……」。
失軍糧者失天下,官渡之戰,曹操差點因為無糧而自潰。而當他燒了袁紹的軍糧後,袁紹也就徹底玩完了。
糧食,在三國時代,絕對重於一切。當時各路諸侯。眼睛只死盯中原膏腴之地,誰也不曾往遼東那旮旯瞅一眼,包括後來拿下整個北方的曹操。只有馬悍知道,遼東以北,那可是後世的東北大糧倉啊!黑土地,一摳一把油的黑土地啊!
眼下占據著這片黑土地的,是一群只懂得刀耕火種的原始部民,他們腳下的黑土,盛開著雜草,滿眼的荒蕪。
這個雄雞之冠。一定要納入大漢版圖!不為領土,也要為糧食!
對付這些原始土著,方法很簡單:蠶食加結盟。
蠶食自不須說,反正這時代無疆無界,大漢的旗幟插到什麼地方,什麼地方就是漢土。
而說到結盟,高句麗歷年來也常這麼幹。高句麗歲時以十月祭天,國中大會,邀沃沮、邑婁、朝鮮、濊貊、三韓參與。名曰東協。
馬悍第一次聽到「東協」這兩個字時,眼睛都睜大一圈——這高句麗,還真是……挺超時代啊!嗯,這是個好傳統。遼寧郡將接過這杆大旗,將東協繼續發揚下去。
眼下大東北還是無主之地,圈地並不困難,難的是拿下土地之後。該怎麼種?遷徙漢民,分發土地,賒以谷種。租以農具……不是不可以,但這裡不是江淮,而是地廣人稀的大荒原,這樣的種植方式見效慢、可操作性低。而且東北蒼莽而原始,猛獸出沒,土著部落雜處其間。莫說一家一戶,就算是一個村莊,安全都難有保障。
很自然的,一個與東北緊密相聯的字眼跳入馬悍的腦海:大農莊。
在後世,東北農墾,學的就是大江對面的老大哥的集體農莊。在黑龍江這片沃野千里的膏腴之地,沒有比這種模式更合適的了。
有了合適的土地,合適的制度,更要有合適的人,於是馬悍想到了國淵。不得不說,馬悍還真是找對人了。
國淵,在歷史上就是曹魏的屯田校尉。當初曹操採納棗祗之策,實行屯田制,讓國淵主持這項事務。國淵屢次陳述應當增減的項目,考察土地,安置民眾,計算百姓數量,設置官吏,明確考核的辦法。僅用了五年的時間裡,就使糧倉豐實,為曹操在與呂布角逐中最終勝出奠定堅實的後勤基礎。
也正因有了充足的糧食,曹操才敢接下獻帝朝廷這個爛攤子,最終得以挾天子以令不臣。若是早兩年,曹軍自個還要往糧食里摻人肉充飢那會,就算獻帝真的是塊香餑餑,那也燙得曹操也不敢接啊!
可以說,曹操的屯田之功,源於棗祗,成於國淵。
馬悍並不知道國淵的光輝歷史,不過經過這段時間的接觸,他基本了解國淵出身寒門,家有薄田,世代務農,其人清白,個性
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農莊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