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劉堅沒有處理這種群體性、事件的經驗,但好歹以前看過許多次大災後部分災民的醜態,以及《天下糧倉》中饑民所帶來的巨大的衝擊。
若不是確實是不忍看著這成千上萬的饑民倒斃街頭,如果不是陶謙向自己保證說,這些饑民們現在都很服從他的安排,又給他派出了幾百名士兵保護他的安全,他幾乎就要落荒而逃,躲到自己的小島上過自己的世外桃源的生活去了。
只是,他還是不忍心,他還是一個心軟的,沒有大氣度的小人物,看著這成千上萬的百姓無辜的死去,他於心不忍,就算這些事情和他完全無關,但他還是想儘自己的一己之力,就象高惠所說的那樣,能幫一個就幫一個。
但幾十萬人擠在狹小的彭城城外,無論是在後世還是在現在,都是一個沉重的負擔。劉堅是一個小人物,只有一個小心臟,無沒想像這麼多人都站在他面前的景象。所以他不假思索的提出了將現有的人分流的想法。初衷倒未必是認為這樣最有效,而是認為要讓他面對這麼多的人,太讓人壓抑了。
可他仔細一想,便越來越覺得這樣很對,幾十萬人擠在狹小的地方,吃喝拉撒的,也勢必給當地帶來很大的壓力,而且這麼多人一齊發出濃烈的體味,也確實讓人受不了,讓他們散開來,應該氣味會小一些吧。
再說了,雖說劉堅說了他們可以通過採摘野菜野果的充飢,可是這麼多人擠在一塊,只怕草根都要被他們啃光了,分開來,至少大家都能摘野菜充飢。
可雖然陶謙說了,大家都會服從他的安排,但當他召集起十幾個在流民當中頗有威望的老漢,提出自己的想法時,卻遭到了一致的反對。雖然他們可能也認為大家分開去尋找食物會是個好辦法,但目前看來最有糧食的就是彭城城外了,要是他們去了其它地方了,陶州牧大人是不是打算要拋棄他們不管他們了?
再說了,北方正在打仗,他們許多人就是從北邊逃過來的,南邊是未知的荒原,不呆在彭城,他們能去哪裡?
劉堅倒是知道,南邊的地頭後世是孫策孫權兄弟經營的,可是孫權被自己弄死了之後,也不知道孫策這小子現在經營得怎麼樣了,他們的手已經伸到蘇北來了麼?
雖然流民們不同意,可人家也沒有作亂。劉堅深知,這時候可不是用強的時候,本來還算安穩的,要是他用點過激手段,真的動盪起來,那可真的不可收拾了。
無奈之下,他只得選擇效率最低,但也是最有效的辦法:發揮榜樣的作用。
你們既然擔心把你們分開出去是拋棄你們,讓你們自食其力沒有前途,我們就做個榜樣出來給你們看,讓你們看看我們的成績。那時候,不要多說,看到這樣能過上好日子,人們自動的就會追隨了。
劉堅記得來時的路上,離著彭城百十里的地方有幾個小水窪,他記憶中,這裡是後世的駱馬湖的位置,可這會沒有見到大湖,只見到幾個水窪。水窪邊上也有幾個村莊,但都不見人煙,估計也是因為戰亂被荒棄了的。而且那邊的地都是開墾過的沃土,也不知是什麼原因被荒棄了。既然這群流民們說服不了,他不得不降下身段,親自領了兩千名願意追隨的,打算把這塊地方當作他們開發的第一站。
後世貌似這裡叫做邳州的,但是現在沒有這個名字了,劉堅給它取了一個很俗氣的名字:新生。希望這片土地能給這群流民們帶來新的生活。
好在家將之一的楊寶已經從海島上帶著東西趕過來了,楊寶等人甚至都沒有來得及卸下貨物,便被劉堅要求一塊掉轉馬車,駛往未來的新生鎮。
收拾了幾間還算完好的房子,又砍了些樹木做了加固,還圍著這幾排房子搭起了幾排篷子,暫時讓這群難民們安頓下來。
都是做過農民的人,不要劉堅吩咐,難民們中的頭領吳慶就井井有條的安排了難民們的起居了。雖然這裡也還是荒野一片,但他們發現,隨著幾陣春吹來,他們在這裡尋找些野菜,果真比彭城城外容易許多。上千的男女老少一齊動手,把能吃的野草都摘來,摻著數得清粒數的稻米煮了一大鍋,居然難得的吃了個半飽。
接下來,劉堅只需要交待吳慶,挑選了百十個年輕青壯,專門負責砍伐樹木,先給所有的人搭建個能住的房子再說,其它的人,婦孺老幼便負責採摘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