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是什麼?」
楊青城看著最右邊年齡最小的上官無雙。
上官無雙一直微笑的聽著,見輪到自己了,俏皮的眨著眼說道:
「道就是道唄,還能是什麼?如果一定要說的話,我覺得他們說的都挺好,我也比較認同方芳師姐對道的定義。
道,表示的是終極真理、規律、規則。正所謂天行有常,不為你生,也不為我亡。
上古仙人廣成子有說過:『彼其物無窮,而人皆以為有終;彼其物無測,而人皆以為有極。……吾與日月參光,吾與天地為常。當我緡乎,遠我昏乎!人其盡死,而我獨存乎!』
老君曰:夫道,『於大不終,於小不遺,故萬物備。廣廣乎其無不容也,淵淵乎其不可測也。』
這都說明道是沒有窮盡的,也不可探測的,道存於萬物中。其廣大是沒有什麼不能容納的。
我覺得道就是一種行跡,一種規律。如花有花道,樹有樹道,天有天道,人有人道。道無處不在,無處不顯。
講師大人,你覺得我說的對不?」
楊青城點了下頭後,不再理會上官無雙。她這么小就懂得這麼多,想必不只是天資高絕,其家境也當是不凡。
上官無雙見楊青城只是點了下頭,就不再說了,連個表揚讚賞都沒有,頓時,小孩子脾氣上來了,哼的一聲轉過頭後也不再理會楊青城。
楊青城回首看了上官無雙一眼,對其使使小性子也不作聲,反而對眾人道:
「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先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
我們言語所說的道都是相對於認知中的具體事情,其是真實的,存在的,不虛的。但這些都是相對認識的主體,由普羅大眾添加上去,意取的名字。其是會變化,是有可能消失的或更改稱謂的。
永恆的「道」是絕對的究竟真實,不可說,甚至不可思議,但是非存在不可。
因此道分兩面,一為根一為枝。枝是相對的,為用;根是絕對的,為本。
無雙說的那些道就是枝,是表面的,是相對的,是被定義的,可用於了解和已被探知的所謂道,但我們並不希望弟子們走這樣的路,練這樣的小道。
道,從深度講,有大道和小道之分。正所謂大道無形,小道有質。
從修行方向上有天道、人道、王道、聖道、霸道等。
天道,無為而尊者;
人道,有為而累者;
王道,六通四辟者;
聖道,教化道德者;
霸者,威服海內者。
其修行目的不同,結果達到的成就也就不同。
再從種類上分有情道和無情道。能感受八苦,有喜怒哀樂等種種情覺的靈長眾生可修有情道;如草木頑石等無知無覺者,因受日月精華,鍾靈神秀而生靈智者可修無情道。
從角色屬性不同,領悟道之深淺不一,雖眾生皆可修道,但成就大道之路坎坷難定,最終有成者也寥寥無幾。
因此本課堂就是講講如何簡單的了解道,如何去領悟它,並深入淺出的理解並掌握它。
從本座個人總結,本座就講道的五個階段。問道、向道、入道、得道、合道。
第一階段的問道,這是一個求法問道的過程,所求的就是各種築基功法。修習這些功法,待功夫到了,也就觸摸到道這一物。其實這也是一個知法,聞道的一個過程。
第二階段的向道,就是在你功夫到了,在開悟未開悟時,似明白未明白時,如光明非光明時,有一物在引導你,向著這個道路前進,直至最終明白了解它,認識了它,並能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熱,術法運用隨心,這就是知道、向道的階段。
第三階段入道,這個階段在我的理解中,就如捧著一個東西(道),抓住了,把握住,認識到了,但是,只是入門悟了,還需要繼續用功,需要繼續修證道路,明悟自身道途,這就是入道、行道的過程。
第四階段得道,這是一個究竟其道,知其規律,明白軌跡,了悟自身且宿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