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桂花遍地開,十里飄香入城來。
京州的天不再那麼炎熱,院裡的吹著的風還帶了些許涼意。
自祭天之後,京州大事連連。算算日子,沈老爺也好些時候未去早朝了。
那些事情,漸漸的淡了風聲,當然不是大家不傳了,而是不能再放到檯面上說了。
趙玉衍犯下大錯,崇仁帝未做處罰,卻賜封為晉王,把老百姓們腦糊塗了。徐澹雅未婚先孕,怎麼看都該是奔過去的妾,此時成了晉王妃,更讓人想不通。
諸多的「想不通」與「不明白」才讓他倆的婚事成了京州最熱的話題。也因此,掩蓋了那些流言蜚語。
徐國公家的送親宴已經辦了一天,今日正是晉王府迎親的日子。
若華要跟著徐家送親,季氏早早便給若華準備了一身喜慶的衣裳,天還未亮就讓國公府里的人接走了。
季氏同沈老爺是以賓客的身份入席,所以不同若華一道,而是在黃昏前到晉王府入宴。
若華掀開帘子,看了一路。老百姓忙於生計,這個時辰已然擺起了攤做生意,街道上也有了零零星星幾人。
說起來,今日還是中秋佳節。往年都得講究一番,拜月啊、扎花燈啊、火龍舞什麼的,今年卻只有晉王府家的喜宴。
若華有些遺憾,不知還能不能在皓月當空之時,吃上月餅。
車夫緊趕慢趕的,沒多久便到了國公府。
靜兒奉了自家小姐的命,正在門前等候。
若華剛抬腳下了車,靜兒便走了過來:「沈小姐可來了,教習嬤嬤正在房裡候著,您是頭一遭送親,夫人怕您失了禮,所以讓嬤嬤給您交待一下送親的事宜。」
柳氏這個要求在情理之中,若華在她眼裡就是個外人,若不是徐澹雅執意如此,她斷然不會同意。送親這等大事,自然不能在這個外人身上出了岔子。
靜兒領著若華往內院去,那嬤嬤正在徐澹雅閨房側面的廂房裡戴著。
若華那小院跟徐澹雅這正兒八經的閨房不能比,每棵樹,每盆花都有講究。就拿進院門這兩排冬青來說,在風水學上冬青屬於陽性植物,女子為陰,住的宅子需要陽氣調和。女子陰氣過重,就會膚色泛黃,體弱多病。
不過這院裡的冬青生得茂盛,足以說明說明這宅子採光足,風水尚佳。
到了廂房門前靜兒頓住腳步:「沈小姐進去吧,嬤嬤就說半個時辰,半個時辰之後小姐就得開臉了。」
女子開臉之後表示已婚,一生只開一次,得由公婆、丈夫、子女俱全的全福婦女來做。若華當年是嫁到孟家之後,孟家找的人做的。
若華推門而入,那老嬤嬤瞟了一眼,讓她坐。多的不說,開門見山的說起了送親的禮儀。先是說了送親的長輩有那些,怎麼稱呼,然後就是送親需要的物件。
官家女子嫁娶反而沒有老百姓這麼多步驟,不用備什麼「離娘肉」、並蒂大蔥之內的東西,把嫁妝帶齊了就行。
其實這些事用不到若華去做,說白了她就是去跑堂子的,屁事沒有。柳氏也沒想讓她做什麼,只是不想她因為不懂壞了規矩。
教習嬤嬤說得行雲流水,卻又叫人影響深刻,這倒是個技術活。
外面來了動靜,想必是那位開臉的全福人到了。
教習嬤嬤也講得差不多了,對若華道:「方才老婦人那些,小姐都記牢了麽?」
若華點了點頭:「嬤嬤說得清楚明白,我都記下了。」
那嬤嬤嗯了一聲,又道:「那就到正屋去吧,小姐也還是個閨閣女子,得了這機會好好看看,也免得日後手忙腳亂,失了分寸。」
她以一個長輩的身份向若華傳授這些,本是好意,若華也就恭恭敬敬的應了聲是。
徐澹雅的房門前堆滿了人,估摸著國公府的大部分下人都過來看熱鬧了。
若華站了老遠,還是能聽見那位全福婦人說的吉祥話:「海石山盟皆繾綣,相親相敬樂綿綿。」
圍著的小丫鬟的嘰嘰喳喳的說個不停,皆是一副歡喜的模樣,若華一一拍了拍,示意她們讓一下。下人的第一課就是學會察言觀色,見若華一身華服,她們也不敢怠慢,紛紛給讓了個道。
這下若華能看見
第六十一章 送親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