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三月初二,楊閣老領著侍衛與僕從回了南京,且看著一切都還好,大家這才都鬆了口氣。楊閣老要是再晚回來幾天,楊兼就得去與孔家商量婚禮延遲的事啦。
楊兼真是被嚇得半死,最近這半個月,他就沒一天睡好過,一邊怕楊閣老真有什麼事,一邊還得擔心著婚禮的事,偶爾這兩件事還要合在一起擔心。可以說這段時間,楊兼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也算是明白了孟約說的地獄模式是什麼樣的狀態。
「老夫要不走,你會這麼急,仍會不緊不慢。你有時候真同你爹一模一樣,就是天塌下來,也不緊不慢,人道不到黃河心不死,你爹那是到了黃河,都非得要跳下去嘗嘗黃河水到底什麼味兒,才肯尚罷甘休的。」楊廷禮確實身體狀況不如前,以往訓楊兼,站著能說半天,如今說幾句就坐下。
楊兼看著很心酸,眼也酸,不過嘴上卻沒客氣:「我爹還說過,祖母經常指著他說,他同你一模一樣呢,這麼說我跟祖父也一模一樣。」
素知道孫子什麼德性,楊廷禮也不氣,喝口茶讓管家把來訪的賓客全拒了,除親家和天子,並孟約外:「余者皆好生謝過,請他們至吉日,都來喝喜酒。」
「是,閣老。」
「阿孟姑娘這會兒才不得空,她得去尋書商把夾頁抽出來,要不是祖父一點音訊也沒有,用得著我們費這麼大事麼。」
孟約確實是去尋了書商拆夾頁才來的,一來就見爺孫倆在撕,爺孫倆見孟約來也沒怎麼停,撕好一會兒才口渴了坐下。管家早已經命人上茶水,孟約也端著喝一口,才笑:「我看閣老起碼還能看到曾孫出世。」
「就是,我現在也發綹祖父是在詐我!」人上了年紀,身體狀況本來就會有所變化,楊兼從小就體驗過他祖父如何陰謀智計百出。
楊廷禮瞟孫子一眼,道:「等老夫死的時候,你就知道老夫是不是在詐你了。」
楊兼覺得自己好氣,人家結婚喜氣洋洋,到他結婚,不但天天水深火熱,還要被他祖父氣個半死。
不管怎麼著,楊兼的婚禮總算是能順利進行,不必再兩頭著急上火。孔家也大鬆一口氣,要真是遷期……嘖,照說婚禮延期不吉。要不是家中姑娘歡喜,楊兼也算是個良人,且婚禮的折騰也是出自於一片孝心,他們也很想悔婚的好麼。
楊兼婚禮罷,楊閣老再次離開南京,這一次便是楊閣老自己都說,他許不會再回來,叫楊兼自己好好活L:「叮囑的叮囑了,該說的說足了,餘下的歲月該怎麼活,要怎麼走,你自己衡量。老夫與你父親能陪你走的路,已經走到這裡,接下來的路,你將有妻有子相伴,也不會形單影隻,孤伶伶在人間作客。」
任是楊兼如何不舍,如何想跟隨一道,楊廷禮也不會帶他。
在這點上,楊廷禮有點像只貓,臨到要離開人世,真不想叫親人瞧見,也是不想天天看著親人擔憂不已的樣子。他只想找個僻靜的,山好水好風景好的地方,度過自己人生中最後的時光。
沒人能想到最後的時光里,楊廷禮到底想了些什麼,不過最後,他寫了一本書,用極樸實的文字寫了一本《余願已足》。嗯,不是自傳,而是小說,講述一個人生於富貴,死於安樂的故事,其中有許多哲學的深死,關於人的一生應該怎樣度過,關於人來到這世上,與世間萬物的對話,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種種現狀。
楊廷禮用一本《余願已足》描寫了人生百態,幾乎每個人,都能夠從這本小說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仿佛那個就是自己,仿佛另外一個就是自己身邊的人,每個人物都很真實,甚至小說的故事也很平淡。通過這本書,能看到一個無悲無喜的人,一個出生於富貴,一生沒有太大波折的人,還能通過這個人的眼睛,看到整個世界的縮影。
「這才真正是巨著。」孟約看完後,再回頭看自己畫的那些故事,真想說句「什麼破玩意兒」。
「唯老師才能如此,無一華麗辭藻,盡寫世情百態。看似無戲,無故事,卻處處是戲,處處是故事。老師的一生大約也是如此,心湖無波,卻立身在波浪中央。」宣慶帝相當喜歡《余原已足》,對其中關於生死的探討,關於人性的深思更是無比推崇。
「陛下,呂首輔比楊閣老如何?」孟約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忽然想知道,
第五四九章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