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京的大公主華祝薇大概會深感人心險惡。
二公主監國不到半個月,門下從一清二白, 變成了幕僚雲集。
林中書等幾個陳國前朝臣子, 明顯站到了華琳琅岸邊不說,許多京城豪門子弟也成了二公主的羽翼。其中剛跟著大公主邊關建功回京的大紈絝卓明意, 現在赫然成了二公主的左臂右膀, 幫她處理事務,甚至還和她討論奏章,可見這個當初只會混跡歌樓的浪□□隱藏得有多深!
二公主一反以前的性情暴烈,日益顯得沉穩起來。她監國以來,剛開始也有對立的臣子群起而攻的局面, 但遇到不懂之事,她絕不多言, 任憑對方挑釁, 她竟然都默默忍了下來, 然後等待合適的時機, 一一反擊。
這一著比起之前她稍遭撩撥就上躥下跳的表現要厲害多了, 漸漸朝堂上的局勢竟然讓她一點點的穩定下來。
眾人漸漸發現,這個二公主雖然習慣性出後手, 處事上也不能說是滴水不漏,但對比起大公主那種激進型的處理手法,倒是更照顧了大多數人的小心臟。
雖然短短時日內不能說有什麼建樹,但在監國期間也不會惹出什麼亂子, 給群臣扳倒她的理由, 則幾乎是一定的了。
當然, 在大好的局面之後,酈家出了多少力,又有快要結成親家的澹臺家又出了多少力,大家不得而知。
大公主出使東臨國,與北朝人接洽談判,一言不合,被扣在東臨的事情就在這個時候傳了回來。
朝上的臣子因為這事,分成了兩派。其一為增派援軍,兵臨東臨,給予東臨威脅,如果他們再不識相的話,就直接開打,打到他們肯把大公主還回來;其二為不管東臨,直接增兵跟北朝接壤的邊關,以此表明華國絕不妥協的態度,同時也防止北朝的突然發難。
講實在話,琳琅自然是歡迎後面一種,華祝薇能不能回來但憑她的本事,要是為國捐軀那是最好,等她繼位,大可毫無壓力的封她一個民族英雄。
但她也知道,自己不能就這樣表明不救的態度,那到底是自己的姐姐,如果說連救都不救,那肯定會被朝臣狂批,是以只能裝成一副左右為難的樣子,在朝堂上天天聽兩伙人吵架。
吵啊吵啊,吵了十來天,終於吵來了一個消息,北朝兵臨邊關,準備要打仗了。
在華祝薇的事情傳來時,琳琅一邊上朝聽吵架,一邊已悄悄下令邊關戒嚴。但想來北朝人扣留大公主跟發兵的事情是同時做的,她下令雖快,下達命令到地方還是有著時間差,要不是酈元之前得她的預感,早就讓酈家有所布置,邊關說不定就險了。
說到頭,人家忌諱的就是華雲鳳這個戰神,現在不知怎麼得知了她不在京城的消息,當即就拋開了所有顧慮,興兵來犯,一個個跟打了雞血似的。
雖然華國邊關早就得到了消息,又剛得了一批新的兵需,但對上這群比平時還要驍勇得多的北朝人,還是頗為吃力,八百里加急的發信京城,要求支援。
琳琅隱隱覺得,自己的預感有成真的可能。
她正要下令撥錢撥兵增援,突然收到一個消息,戶部竟然提早給眾官吏發放年終賞銀,甚至給宮中撥了重金籌備過年,把戶部現存的現銀用個精光,若是需要撥出軍費,需要讓官吏退錢。
她大為震驚,戶部尚書,也就是澹臺子澤他娘,在這當頭,搞什麼?
什麼籌備過年,現在中秋還沒到好伐!
礙著澹臺子澤的關係,她沒有在朝堂上發難,在御書房見了澹臺雪宜,問她為什麼要這麼幹。
澹臺雪宜嚴肅的說,陛下離宮之前曾給她頒了一道旨意,道朝廷已經五六年沒有提升官員俸祿,這次為了獎賞為百姓操勞的官員,特地增發「臘賜」的旨意,但因為增俸要跟考究官員功績的吏部互通有無,所以才拖到現在。
不過也許這正是陛下留著讓二公主您給百官示好的機緣呢,澹臺雪宜雖然沒說,但顯然透露了這個意思。
她對現在的局面竟然也一副不是很緊張的樣子,進言說:「若是朝廷實在缺軍款,大可建一個捐獻箱,供官吏自願捐出年終賞銀,並指明此銀兩用於送往邊關抗擊北朝。臣下願身先力行,先把臣的家當盡數捐出。」
琳琅目瞪口呆,忙道:「一
73.釜底且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