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寧諸將基於大義名分的壓力,與軍事實力的對比,最終接受了現實,遵命趕赴京城,去和吳三桂匯合。
率兵出山海關城後,總兵官何進忠在一瞬間,萌生了一個念頭:「老子像洪承疇、祖大壽一樣投靠建奴去!」但是這個念頭就像閃電一樣迅速消失了:建奴已經被太子打得這麼慘,朝不保夕,投靠它還有什麼前途?
到京城去,與吳帥匯合,吳帥或許還能為關寧軍找到一個前程。
張方先站在山海關城城樓上,望著關寧諸將率領三萬關寧軍迤邐遠去的背影,和鐵蹄掀起的漫天煙塵,定定地沒有出聲。
黎玉田站在旁邊,心中頗為感慨:想不到,關寧軍沒有被建奴殲滅,也沒能救駕立功,最終被太子瓜分瓦解!根本原因,還是吳三桂擁兵自重、首鼠兩端,讓強大的太子不能容忍。
太子可不像崇禎那樣,欺軟怕硬。
崇禎雖然忌刻好殺,殺了很多文臣,卻拿那些驕橫跋扈的武將沒有辦法,原因在於直屬親軍不足,要依賴各地軍鎮剿賊守邊。
太子呢,手握五六十萬大軍,糧餉充足,不但不需要仰仗軍鎮,反而會視各地軍鎮為絆腳石,必須除之而後快。
太子能下決心對付吳三桂,顯然與黎玉田的密報也有關係。黎玉田事無巨細地匯報了吳三桂的動靜,包括耳聞目睹的一切;太子從這些匯報里,最終做出了判斷,採取了措施。
黎玉田對自己說:「幸好,這事非常隱秘;若是傳揚開去,我將不齒於天下仕林!」
張方先不知道黎玉田的複雜心思,看著關寧軍遠去,又看著安排好的一隊偵騎尾隨而去,點點頭說:「下去整頓兵馬,準備出發,收復寧遠!」
關城之內,精選的兩萬關寧鐵騎已經整編完畢,更名為遼軍驍騎營,統領由舒之彌擔任。(關於舒之彌事跡,參看第145、146兩章)
舒之彌嶄露頭角,是在剷除劉澤清過程中。當時殺了劉澤清以後,張方先假裝率山東勤王軍撤退,卻派舒之彌率八百銃兵埋伏城中,並且派細作煽動留守人馬叛變,然後由舒之彌率兵剿殺,徹底消除了山東鎮的隱患。
在京師城下之戰中,舒之彌又立了功勞,軍銜升為游擊,本當擔任東宮軍第二師獨立旅旅長,但是在太子、孫傳庭擬定的人事方案中,他被任命為遼軍驍騎營統領!
兩萬驍騎,軍官大多是新提拔的。演武大比中獲得前二百名的壯士,全部得到重用,至少都是連長的職務。
連長以下軍官的選拔,結合演武名次和原先職務、參考能力來進行。
編伍結束,立即展開數日訓練,配合純屬以後,即宣告成軍,獲得張方先的授旗。
張方先留下一些人馬守衛山海關,然後大軍向東開拔。
抵達寧遠的時候,遼軍發現,建奴已經撤退,留下空蕩蕩的寧遠城和數座衛城。
張方先駐紮下來,安頓完畢,派遣偵騎向前打探,得知直到錦州之外,營壘全空,建奴主力收縮到錦州、大凌河城和廣寧城。
張方先召開軍官會議之後,立即率兵抵達松山,前鋒直指錦州。
此刻,大軍在松山一帶鋪展開來,旌旗獵獵,戰馬嘶鳴。黎玉田出神地望著張方先,回想赴京以來的一切,心神有些恍惚;再看看遠方蒼茫之中隱約可見的錦州城,暗嘆道:「松錦大戰中,建奴何等驕狂,只殺得我明軍狼奔豕突,成屍山血海!如今卻大步撤退、龜縮城池,真是攻守易形啊!」
這時,張方先下令了:「前方偵騎,務必擴大偵搜範圍,掌握建奴部署及調動實情!」
「遵命!」有人奔走傳令而去。
張方先又喝道:「驍騎營聽令!」
「卑職在!」舒之彌呼應。
「令騎兵一師做好準備,隨時直插錦州之後,切斷錦州之敵與大凌河城、廣寧城的聯繫!」
「遵命!」舒之彌立即去執
341.收復松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