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於蔡國兵車破象都遙遙傳過來的鋒芒,王越決定加快進度,力求以最短時間內將申國亂局平息。
如今汲地兵車已經不是問題,整個申國事就只剩下渚氏兩百乘兵車、部分脅從軍和蔡國吳氏兩百乘馬軍。
吳氏馬軍乃是外來客軍,本地無有根基,一旦渚氏兵車再被破,他在申國就再無立足之地,除卻退走別無他途,如果不退,不是因缺乏後勤補給而餓死,就是被申國國師會同各地大夫之軍圍殺。
以吳氏之能,當然不會讓後一種情況發生,必定是回返象國。
渚氏的脅從軍,若渚氏進軍局勢順利,則還無妨,一旦戰局失利,在主力都難自保的情況下,多半直接潰散投誠,甚至可能反噬一擊。
所以,一番斟酌,王越的目標直接就鎖定了在渚地北方的渚氏兵車。
在渚邑投誠反正的第二日,淮上大軍只稍作休整,就準備起行向北,至於渚邑王越就只安排了四個千人隊主持渚邑秩序,看守後路,最主要是等待申南前來會獵大夫們的接收。
一番安排,淮上軍離開渚邑已經是日上三竿,出發前王越慣例放出墨蝰往進軍路線方向巡視,但出乎意料,墨蝰才飛出去不到一刻鐘,就有所回饋,在北面不到五十里之地,此時竟有一隊兵車南來。
幾乎在發現這隊兵車的瞬間,王越的意志就往墨蝰身上投去,開啟著鷹眼將龍軀隱藏在雲中朝下俯瞰。
稍稍觀察,王越就知下方是渚氏的兵車,數量在接近三百乘左右,再加上隨軍民夫,足足四萬餘人,此刻之渚氏向南回師,不出意料是試圖回援渚邑,想憑著渚邑固守,以待形勢變化。
很顯然渚邑因渚氏小宗諸人反水陷落的太快,以至於渚邑大夫還不知道,所以心底還打著這樣的主意,而這卻也是當前狀況下最好的主意,只是其中前提是渚邑還沒陷落。
王越一聲冷笑,對與自己同乘駟車的淮伯祭司道:「傳令諸軍,準備戰鬥,一戰結束申南戰事。」
命令一經淮伯祭司層層下達,才出渚邑的淮上軍就是一肅。
王越隨即叫墨蝰沿著車道回返觀察,他這是要選一處的地形,與渚氏好好打上一場,在與蔡國對決之前,為這兩個萬人隊完成一隻軍隊成軍後最重要的淬火。
因著他所帶軍隊都是步兵,渚氏兵車也是如此時代大多數軍勢一樣,皆是以戰車為主,步兵武卒為輔,圍繞著戰車來作戰,所以在地形的選擇上,首先就須考慮到限制車兵。
既是要限制車兵,當然就不能選擇地勢過於平坦之地。
平坦之地可以任由戰車縱橫馳騁,在此等地形對抗車兵簡直就是找死。
這個時代為何流行車戰?
當然是因為戰車的戰鬥力在所有兵種中堪稱最強。
甚至完全可以說,只要在合適的地形上,沒有任何兵種可以阻擋戰車的鋒芒。
這時很多人就未免會想,不過是兩馬或四匹馬拉著,靠著衝鋒撞擊碾壓和車上持長兵武士或射手來殺傷敵人的戰車能有多厲害?有著這種想法的人對戰車的了解多半只從部分不實的電視上。
因限於製作成本,又或者導演編劇的無知,電視上的戰車要麼簡陋比之民工拖的板車都不如,要麼奢華的毫無戰鬥力,所謂的大場面,多半是戰車翻翻翻,似乎翻的越多場面就越大,哪顯露出半點戰車鋒芒?
真實的車戰到底是怎樣的呢?
首先戰車比民工拖的板車要強的多,在這個時代稱得上比較精密的器械,製造的價格比較昂貴,以至於很多窮的大夫領根本武裝不起過多的戰車。
而相對於戰車的殺傷力,衝撞碾壓包括武士攻擊都只是小部分,甚至武士和射手的工作不僅僅是簡單的殺人,更重要的任務是清掃威脅戰車者,為的是讓戰車更好的殺人。
戰車殺人的關鍵,在于于戰時,衝鋒之前,車軸左右車輪外側會被配上延伸前出數尺的刃具。
此刃具配好,戰車一旦衝鋒,刃具就會隨著車輪轉動高速旋轉切割,這樣一輛戰車一旦衝進人堆里,左右的刃具能叫所有人無比真實的體會到自己的身體是血肉做的。
車輛所過之處,左右殺傷線上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