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路是有了,可是該如何去爭取呢?
渚邑大夫看向左右麾下武士、武卒,他們明顯被淮上軍剛才那番陣戰表演嚇到了,士氣啊信心啊什麼的,在一瞬間幾乎從滿值掉落到了谷底,靠著這樣的武士、武卒能夠打敗對面強大的淮上軍嗎?
這顯然是不行的,所以開戰之前,必須將士氣提上來,於是他拔出了掌中的劍。《
本世界很多貴族也有所謂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說法,但這些人多半沒有太強的武力,沒有太強的武力當然不能上戰場縱橫馳騁,只能玩玩指揮,叫部下武士們上。
有強大武力的大夫、小君子之類,則是完全不同,他們更願意身先士卒,以自身強大的力量去為後方的武士、武卒撕裂敵方戰陣,這也是最能激發麾下武士、武卒戰意士氣的方法。
試想看,連大夫這等金貴的人物都不畏矢石的帶頭衝鋒了,後方武士、武卒還有什麼理由不沖呢?而你們上和跟我上的差別也因此顯現出來。
渚邑大夫拔劍,無疑是準備親自衝鋒了。
這裡可是渚地,他供奉的祖靈還可以給他保佑,其靈加持之下,完全可以將他實力推向超階。
而這時候,淮上軍陣列整齊後,其後軍的戰鼓再次響了起來,和先前聚兵列陣的鼓音不同,這次的鼓聲節奏稍稍急促,中間間或停頓,又猛的驟然響起,隨著鼓聲淮上軍陣開始變化。
在冷兵器時代作戰,鼓聲以及各類聲音信號無比重要。
因為但凡規模稍大些的大戰,為將者想要將自己的指揮準確傳達到下轄諸軍幾乎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大戰已經開始無比混亂的情況下,這時候靠什麼來指揮呢,就只能靠這類不同的聲音信號了。
在古代一隻軍隊士兵有一項最重要的訓練就是聞金鼓,就是叫將官、士兵們聽得懂聲音信號中隱含的含義。
不過王越此鼓聲和那等金鼓信號還是有區別的。
託了淮伯祭司的福,他藉助淮伯祭司和參謀的指揮體系,可以輕易將自己的指揮落實到每個千人隊,必要時更可以以軍主的統帥領域,消耗神力對軍隊在潛意識層面進行小範圍的引導性干涉指揮,所以過多複雜的聲音信號他都是未作取用,這些他都可以直接以命令形式傳達。
淮上軍的鼓聲只分為兩類,一類是聚兵列陣,然後就出擊鼓樂,幾種不同的聚兵列陣鼓樂,要求麾下武士、武卒排成不同的陣列,不同的出擊鼓樂,則代表幾種不同的攻擊或防守反攻方式。
就像現在,隨著這聲聲鼓樂,淮上軍五道陣列的前兩道開始左右展開,橫隊化為縱隊,一如當日暨南城下那一幕,開始繞行敵軍側翼,後三道卻是齊齊朝前開進迎上。
淮上軍明明人數少,竟是擺開了三麵包夾、圍三缺一的攻勢。
這一點渚邑大夫在一開始還沒看出來,等到淮上軍前兩道左右展開拉出一個直角轉彎已經開始往他三軍左右饒時才隱隱有些明白,但明白歸明白,他根本無力阻止,更無力指揮自己的兵車改變陣型來應對。
僅僅是整隊都花了那麼長時間,調整陣型這比整隊更加複雜。
尤其是今日他麾下的人馬比當日暨南大夫麾下兵車要多的多,人多往往意味著更難指揮,戰場更大則意味著消息更難傳遞,除此之外地形也比平地要複雜,這又加大了變陣的難度。
最後,他只能效仿淮上軍轉向,將兩翼陣列左右最外圍的武士武卒安排轉向面對淮上軍的左右包夾。
但這卻是有個問題,他的陣列排布,乃是為向前出擊,前方攻擊力最強,可從沒想過敵方自側面來,倉促的應對,最終能有幾分效果就不知道了,這也是他此時唯一能做的。
等到命令傳達落實,淮上軍陣型竟已經到位,渚邑大夫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先前他還準備主動出擊擊破淮上軍陣,等到淮上軍陣變化,他於不知不覺間就已經為淮上軍影響帶動,進入到被動應對狀態。
「這樣下去可不行。」渚邑大夫很清楚的意識到了這一點,行軍作戰就如劍士比劍,當一方為另一方所影響,完全落入對方的劍術打法節奏中,其結果是完全可以想像的。
自淮上軍上收回目光,他看向周圍武士、武卒,只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