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代)後嵯峨源氏
&十九代)後深草源氏
&十代)龜山源氏
&十四代)後二條源氏
&十六代)後醍醐源氏
&百零六代)正親町源氏
而直到室町時代之前,「源氏」還是對以上二十一流的通稱,但是後來,「源氏」這個詞漸漸專指清和源氏一支,而實際上,清和源氏也的確是諸源氏之中最為出名,影響也最為廣泛的,並且其一支按照地理位置,分出了甲斐源氏、常陸源氏、信濃源氏、攝津源氏、美濃源氏等諸多支系,延綿不絕。
二、平氏家族
平氏家族是日本歷史上最有權勢的家族之一。平氏家族起源於八百二十五年。當時由於財政上的困難,一些皇室的旁系被賜以姓氏(皇室沒有姓氏),下放外地。平氏這個姓氏是賜給第五十代天皇桓武的孫子,葛原親王之子高棟親王的。因此高棟親王的後代被稱為桓武平氏。
高棟的侄子高望到日立去做地方官,他的孫子世襲了官位,形成勢力雄厚的武士家族。高望的曾孫平將門掌握了重大的權力,領有整個關東地區。
平安時代末期。貴族間充滿了權力的衝突與矛盾,最終訴諸武力解決。在一一五六年的保元之亂和一一五九年的平治之亂中,伊勢平氏皆為勝方貢獻良多。戰功赫赫,尤其是平治之亂,平氏幾乎剿滅了政敵源氏。源氏領袖之一的源義朝於逃亡途中遇害,三子源賴朝被流放到伊豆,其餘苟存的幾個兒子亦被強制送入佛寺出家,平氏地位確立。平氏領袖平清盛於一一六七年升任至太政大臣,朝中重要官職皆為平氏出掌。朝外許多諸侯國亦落入平氏手中。除此之外,平清盛的女兒德子亦嫁給高倉天皇為中宮,並生下言仁親王(即後來的安德天皇)。此時平氏可謂權傾天下。
一一八零年平清盛擁立兩歲的外孫安德即位,遷都福原(現神戶)。同年,源義朝的一個近臣起來造反。源義朝之子源賴朝在各地武士的支持下乘機舉兵。一一八一年三月二十一日,獨裁者平清盛病逝。一場反對平氏家族極權統治的運動在日本全面爆發了。源賴朝率兵向京都進攻。平氏家族眼看源氏大軍逼近。就挾持年幼的安德天皇倉惶出走。一一八一年源平之爭的最後一戰,平氏家族在下關海峽東端發生的壇浦大海戰中被徹底殲滅。安德天皇也投水而死。此後,源氏家族建立起了對全日本的統治。
三、藤原氏
日本貴族姓氏,略稱藤姓,早在飛鳥時代已經存在。平安時代以前藤原氏族人均以本姓【藤原稱呼;而鎌倉時代以後除公文書外,多以家名.苗字(如近衛、九條)稱呼。天智朝八年(669年),中臣鐮足死,天智天皇以其參與大化改革之功。賜姓藤原朝臣,是本姓之始。寬治元年(1087年)。院政開始,藤原氏勢力稍衰。明治維新後,五攝家列為華族之首獲公爵稱號。藤原氏一族在政壇上活躍近一千年。不過在明治時代,因為天皇下令所有人民都要有一個姓氏,有部份地區人改姓藤原,但這些人物與歷史上真正的藤原氏無關,在現在藤原氏頗為普遍。
1﹑天智朝八年
天智朝八年(六百六十九年),中臣鐮足死,天智天皇以其參與大化改革之功,賜姓藤原朝臣,是本姓之始。其後文武天皇詔,只准其子不比等姓藤原。壬申之亂後,不比等參加撰修律令,營造平城京,創下政治基礎。其女光明子立為皇后,開藤原氏一族立後之端。不比等有四子:武智麻呂(南家)、房前(北家)、宇合(式家)、麻呂(京家),是律令制下政治勢力強大的四家。其後三家在爭權中失勢,只北家獨榮不衰。到藤原良房時,以外戚出任攝關職,以攝政或關白之名義長期左右朝政,稱為攝關政治,是北家的全盛時期,並確立攝政關白由北家嫡流出任的傳統。及至道長當政以後,藤原氏專權達於極盛期。此期間藤原氏以外戚干政,為所欲為,二後並立,四女三妃。東宮立妃,幼小天皇常住其家。攝政、關白、太政大臣、左右大臣之職為藤原氏一族獨霸,形成攝關政治特殊體制。北家嫡流(被稱為攝關家)在平安時代末期分為近衛、松殿、九條三家。
2﹑寬治元年
寬治元年(一零八七年),院政開始,實權轉入院政,藤原氏勢力稍衰,形式上攝關職仍由藤原氏一家出任。平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