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繳獲的炮彈被當成了開山的炸藥來使用,儘管不好用,可勝在數量管夠。一聲接著一聲的巨響,迴蕩在大唐帝國新占領區的山谷內。
與此同時,唐國的工程師們也第一時間趕到,加入到了架橋的工作中。許多地方都架設了橋樑,臨時使用的浮橋也漸漸多了起來。
隨之而來的就是學校,大人的學校還有孩子的學校,一個又一個的被建立了起來。畢竟在大唐的許多官員們看來,知識改變命運,是一句經過檢驗的至理名言。
大唐帝國開設學校的速度非常嚇人,他們直接徵用當地最好的房子,然後就交給負責學校建設的老師們,讓他們先隨便用著。
在真正的校舍建好之前,這些過去的貴族府邸,就統統都被用來授課使用了。大人們晚上被召集起來學習各種知識,孩童們白天上課接受大唐帝國的教育。
總之,物盡其用,把那些任職教師的年輕人們當牲口就可以了。大唐帝國的勞工法在這些老師身上就不怎麼適用,因為他們普遍每天都要上14個小時左右的課。
孩子們要學習各種科目,包括數學和語文,另外還有地理、歷史——尤其是歷史,每一個人都要學習大唐帝國的歷史,從布納斯那個時代開始的每一個細節。
到了晚上,老師們要教授的東西就更多了,大人們要學的東西比孩子們學的知識實用多了,他們需要用這些學習到的東西賺錢養家。
因此,給這些大人們授課的老師還必須有一定的動手實踐能力,有些時候甚至還要用道具示範如何使用那些來自大唐帝國的工業機械設備。
不過他們的努力終究是有效果的,許多人獲得了更賺錢的技能,也從根本上提高了當地的生產效率。
大唐帝國不僅僅缺工人,還缺少熟練的技術工人,每一個工廠都在招聘,每一個工廠都希望自己可以立刻獲得可以投入生產工作的技術工人。
這種用工荒短時間內都不會被填滿,因為大唐帝國的工業水平還是太低了。儘管有鄭地、齊地和龍島這樣的高度工業化的地區,但是被新占領的其他地區一平均下來,那就根本不夠看了。
按照唐陌的標準,實際上現在的大唐帝國,也就只有華夏80年代左右的水平,只能說和東方某大國三哥差不多,並不值得驕傲什麼。
他還要繼續擴大自己的工業產值,擴大各種產品的生產,以確保唐國的人民過上更富足的日子。
這是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汽車現在老百姓還不太買得起,電視機也遠遠沒有到普及的程度,許多地區都沒有通電,用水也有困難。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唐帝國想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而只有做完了這些,大唐帝國在唐陌看來才會具備繼續兼併土地的能力。
不把自己的老百姓都養活,不讓自己的人民都過上好日子,哪怕再如何去別人家裡燒殺搶掠,最後的結局一定是死無葬身之地。
除了工人那一塊之外,農業更是大唐帝國官員們改制的重點。按照大唐帝國的律法規定,所有的土地都是國家所有,而百姓都只有耕種的權利。
所以大唐帝國的農民只繳納農業稅一個稅種,並且還要享受大唐帝國提供的「農業補貼」。這是為了彌補工農剪刀差帶來的收入差異,讓農民能夠實現自給自足設計的。
一開始的時候,所有的農民都不理解這種變革意味著什麼,他們還沒有從這個制度里享受到自己的好處。
大唐帝國的官員們不得不走街串巷給每一個秦地、蜀地、楚地、大華的農民講解其中的細節,然後計算出他們要繳納的稅金,向他們保證每年他們都只繳納一筆錢就可以了。
在反覆確認,他們自己不需要向任何貴族和官員額外交錢,每年只要按時耕種,接受官府的監督,就只需要繳納過去十分之一不到的稅金之後,這些人才漸漸地接受了他們已經是唐人這個事實。
當然了,他們根本不相信秋天的時候自己只要按時繳納稅金,他們就會拿到比交的稅款還多一些的「補貼」。在這些農民們看來,自己種地國家一分錢不要,還額外給一些錢這種事就是在開玩笑。
而那些大唐帝國的農業部門官員們也根本懶得解釋,到時
1444知識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