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建文(二)
【所以,當時坐擁幾十萬禁軍的朱允炆,他所處的背景,用兩點來概括就是——實力強悍,但是缺乏威信和安全感。
就好比打遊戲,你們隊全是神裝,對面5個白板裝備的貨色,還對你一點都不服氣。
這時候,你是慢慢跟他們耗呢,還是衝上去幹掉他們呢?
那必須是衝上去幹了。
所以朱允炆也就義無反顧地選擇了直接干。
朱棣還能夠翻盤成功,那真的是,豎起大拇指!
我就這麼說,如果趙匡胤陳橋之變的難度是三顆星,李世民玄武門之變的難度是5顆星的話,那朱棣的難度,應該不低於50顆星。
太難了。
起兵時候,手裡就兩三萬人,面對一波波的敵人,都是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數量,後勤方面更是,以北平的彈丸之地,硬扛整個中原大地的補給。
能贏,一方面源於朱棣自身極強的軍事能力,而另一方面,就是朱允炆太不會用人了。
如果說朱棣是職業選手操作白板裝備陣容,而朱允炆這邊,就是操作六神裝號的一個不折不扣的小學生了
李景隆同學,帶著幾十萬大軍,愣是拿朱棣這幾萬人毫無辦法,數次無功而返。
靖難之役,真的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玄幻大戲!
所以總的來說,朱允炆並不是輸在急於求成他就是菜。
畢竟實力放在這,你別說漢武帝,就是康熙面對吳三桂的時候,要是有朱允炆一半的實力,笑都得笑死。
朱允炆慘敗的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它過程中無數次戰略決策失誤,以及用人不當,把一場碾壓局生生打殘了。
至於建文帝最後的下落,歷史上一直有爭議,很多人問最後到底找到他了嗎。
其實,朱棣登臨大寶,勵精圖治,建文帝是不是還活著,重要嗎?
永樂盛世,聲威遠揚,這時候,就算朱允炆站在北京城前,恐怕也不會改變什麼了吧】
(朱棣能成功真的是歷史開了玩笑)
(他本身也確實很厲害,有一次差點就沒了)
(朱允炆這樣,得虧是打朱棣,要是他打蒙古呢明撐死三代)
(削藩這件事他確實應該做,但是做的太過了,你不能把所有人的路都給堵死啊。
孫子兵法中不就說嗎,「圍師必闕」。
朱允炆削藩,那是一點活路都不給他的這些叔叔們留。
周王、代王被貶為庶人。齊王不但被貶為庶人,還被囚禁於京城。湘王甚至被逼自焚了。
他們不是被貶為庶人就是被逼死,真的是一點路都不給別人留。那剩下的那些藩王,不是人人自危嗎?
歷史上這種不給別人留活路,最後被人逼死的例子,那是比比皆是。
《司馬法》中都說:圍其三面闕其一面,所以示生路也。
朱允炆他削藩,是一點情面都不留。
劉徹搞推恩令,也是給藩王還有藩王的後代留個謀生的後路啊。
朱允炆還犯了另外一個致命的錯誤,就是他又開始重文抑武了。
大明朝成立初,其實就是朱元璋帶著一幫子武將勛貴給打下來的,這是大明立國的基礎。
所以在洪武朝,武將的地位是尊貴的,文官的地位相比是稍低的。
《大明律》就明文:「文官不許封公侯」。
在伯爵之上的公爵和侯爵,全部都被武將拿走了。
朱元璋在廢除了丞相之後,文官之中地位最高的,就是六部的堂官,他們的品階是正二品。
而負責軍事的都督府中的長官,是左、右都督,他們的品階是正一品。連他們的副手都督同知,也是從一品。
所以整個洪武朝,從爵位跟品階上,文官都要比武將低得多。
這樣的設定也奠定了大明以武功立國的基礎。
但是到了你朱允炆即位,就全面加強文官的地位。六部的堂官也從正二品變成了正一品。
從地方到朝廷文官的地位都得到了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