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三)
各朝各代的民們其實並不太能聽得懂這個視頻。
對他們來說,這種拐彎抹角咬文嚼字的東西聽的都很費勁,只能用自己的想法去理解。
他們能隱約聽出來,太過依賴好似並不是一件好事。後世朝廷好像很害怕這種依賴性。
永遠不要把希望寄託於他人。
除此之外,後人還感謝農民,說農民做出了很多貢獻。
地里的農民們與有榮焉的挺了挺胸。
雖然他們不是後人感謝的那批農民,但他們也是農民啊!
人活在世上哪能不吃飯,民以食為天,糧食都是我們種的呢。
別的都不懂,種地這塊誰能有農民在行!
地里刨食的人,每天忙忙碌碌種地,卻只能勉強得到溫飽。
各種苛政和稅收壓在他們頭上,有時候甚至自己種地,都還沒有給地主種地生活自在。
因為給自己種地還需要自己養牲口買工具,遇到災年還有可能顆粒無收。
給地主種地,得到的也只是勉強溫飽,還要被欺壓,遇到盛世可能還好一點,一有動亂,最先遭殃的就是他們。
都是這樣過來的,眾人好似習慣了這樣的壓迫,但天幕出現後,各時空農民們的心中漸漸產生了變化。
後世多重視農業啊,有農業大學,那麼多後世讀書人也學習種地,還說種地是刻在z國人骨子裡的呢。
大家心中逐漸明白過來,原來農民也是很重要的,不是無足輕重的,後世對農民那麼友好,為什麼朝廷就對我們這麼嚴苛!
秦,嬴政皺眉,原來後世那個時候形勢竟然如此嚴峻,全部照搬酥國嗎。
軍隊、政府、學校這些哪樣不是重中之重,這樣的深入,難怪那個人會提出「去依附」。
那個酥這樣深入的影響當時的鐘,若不及時制止,恐怕後患無窮。
嬴政嘆氣,又想起了大秦。
他為了統一,頒布了諸多政策,想儘快使六國歸心,可惜秦二世而亡,他雖統一了疆域,對六國人心的統一好似並不成功。
是不是秦也有哪些政策太過急切,引起反撲了呢?
可他的時間真的太短了,若要讓大秦之後的繼任者來處理這些東西,他又實在放心不下
漢,劉徹:又是這個地/緣政治。
看來那個冷*時,論起來也就酥國和丑國能說得上話,哪怕同為「五常」之一的鐘,做起事來也束手束腳的。
想起那丑和酥國,每個地區都要劃地而分,胃口真是不小啊。
不過他們到底什麼毛病,意識形態為何就固化了,一種意識難道能一直適用嗎,真是比他這個古人還不知變通!
漢初用黃老學說,難道黃老學說就一直適合大漢了?
他的好曾孫病已,不就說的很好。「霸王道雜之」,哪怕劉徹如今重用儒家,重用的也是經過修改,符合他心意的思想。
他要儒家變成什麼樣,儒家就得成什麼樣。
劉徹也不認為儒家能一直適合治國。
這種東西是用來限制別人的,他們怎麼還把自己禁錮住了。
後世那樣廣大的世界,為何只能有兩種體系,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是正道。
想起後人說的中庸陰陽思想,劉徹會心一笑。
中庸是儒家思想,要求凡事中正適度,恰到好處,陰陽學說則是道家分支之一。這不就是融合嗎。
擇善而從啊。
看這酥國,後面反而是自己分裂了。
無非是自己把自己給帶偏了。
唐貞觀時期,李世民默默呢喃:工業化
後世不止一次說過這個詞了,之前也說過,大唐疆域之大,農業國家不好管理,工業國家卻很輕鬆。
這個工業,是很重要的東西。
後世工業國家是先進的,為了維持工業,有個時期甚至不得不犧牲農民
天幕上那些鋼鐵巨物,就是工業的成果吧。
如果真的能工業化,大唐的困局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