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察司。
案牘庫。
一個疑問,始終絮繞晉安心頭,外界一直相傳武道人仙是為了保一個不該保的女人,違背人倫,犯下眾怒,這才遭到天下神道高手圍攻。
假如先帝就是武道人仙,那麼先帝要保的女人,就是皇后。
皇后究竟是怎麼染病死的?
為什麼說先帝保護皇后,是違背人倫,犯下眾怒?
晉安把先帝在位時的京城各宗案卷幾乎翻閱遍,這些卷宗幾乎很少提到先帝與皇后線索。
細想下也覺得很合情合理。
皇室卷宗,不歸刑察司管,刑察司也無權管,要想追查皇室卷宗得去御史府。
但是以刑察司與御史府的關係,想要拿到相關卷宗幾乎是不可能。
最重要的是,他調查先帝、武道人仙,已經藏不住。
在他本體加分身,廢寢忘食的調查卷宗下,只找到一段與前皇后有關的描述,文字不多,只是一筆帶過。
慶康九年,一水師弟兄趕赴神舟途中為救落水稚童,耽誤神舟啟航的吉日良辰,我後恩慈黎民,母儀天下,沒有怪責反而賜字「忠勇」,傳為佳話。
慶康年,就是先帝康恆帝在位時的年號。
我後,意指皇后。
神舟?
啟航出海?
晉安想要追查慶康九年那年有關神舟啟航去向哪裡的線索,皇后這次親自帶隊出航的最終目的地是在哪裡,一直無果。
幸好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這番努力追查,讓他查到了另一條重要線索。
十幾年前,刑察司抓到一夥盜墓賊,其中一名盜墓賊為了立功減過,稱同伴們下盜洞找官墓,他在盜洞外守夜時,曾見到幾個身穿宮裡內侍服的小太監,大半夜鬼鬼祟祟進入鬼蛾山,一直到黎明時分才離開鬼蛾山,他要檢舉那幾名內侍省小太監也是盜墓賊,爭取寬大處理。
刑察司並未把此事當真,只以為盜墓賊是為了拖延死期故意編造的謊言,而且那時候的刑察司一直積弱勢微,在沒有確鑿證據下不敢隨意追查內侍省的人,給盜墓賊全都定了死罪,拉到菜市口秋斬。
若是沒有從魏副內侍那裡了解到內情,大多數人看到這份卷宗筆錄,都會忽略掉,幾個將死賊人的血口噴人,當不得真,無非是緩兵之計罷了。
但是晉安是了解內情的人,並且正是為了此事特地來案牘庫翻閱卷宗調查線索,這份卷宗供詞立馬引起他注意力。
鬼蛾山在過去叫驪山,是有名的風水寶地,葬著幾朝官墓,據傳驪山最底下葬著一座帝陵。
驪山葬著幾朝官墓,因為陰氣太重,再加上歷經幾次戰火挖掘,導致怪事頻發,後改名大黑山。
隨著大黑山成為亂葬崗,又改名叫鬼蛾山。
一處風水寶穴,從此淪落為風水凶地,每晚怪事頻頻,除了跟死人打交道的盜墓賊,沒有活人敢在晚上進山。
李胖子說起過,先帝一家因為染病暴斃,被皇室視為不詳,進入不了皇陵,是被葬到宮外的亂葬崗。
如果這事是真,那麼他手裡掌握的幾條線索,就全都對得上了。
亂葬崗鬼蛾山。
內侍省小太監進山拋屍。
多年後魏副內侍找撿骨師進鬼蛾山撿骨。
與鬼蛾山毗鄰的山嶺是飛鶴山,飛鶴山是遵逸王府安葬族人的祖地,遵逸王府在這件事中又起到了什麼作用?
為什麼魏副內侍會盯上飛鶴山和遵逸王府?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他還未查清指使魏副內侍做這些的人,到底是皇后?還是康昭帝?或者另有他人?
皇后、神舟出海、小公主、亂葬崗鬼蛾山,這就是他不吃不睡連續翻閱十天卷宗,才好不容易調查出來的一點蛛絲馬跡。
當年流落出來的真相太少了。
幾乎沒有文字記載。
這十幾年裡關於先帝一家的記載,成了歷史空白期。
晉安整理好卷宗,吐出一口濁氣,他知道案牘庫里已經調查不出結果,再待下去已是毫無意義,而且他在案牘庫一待就是半個月,外頭
第1544章 晉安道長,你對老凌王的死怎麼看?